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热点聚集 > 学界动态

国家“千人计划”简介

时间:2011-03-22 10:48来源: 作者: 点击: 217次

所谓“千人计划”指的是中国将在未来5到10年内吸引千名左右海外高层次人才到中国工作,并建立40至50个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基地,所以也称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这项去年由一场座谈会引发的人才计划与之前一些著名科学家的看法相谋和,今年年初,中科院就启动新的人才引进动作。白春礼在院工作会议上透露,2009年起中科院将在未来5年内,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支持领军人才600名,引进培养学术技术带头人600名,培养造就优秀支撑和管理人才600名,培养支持青年创新人才6000名。

那么这项计划与之前的百人计划,以及长江学者等人才奖励措施有何区别呢?

1.入选条件

千人计划比百人计划的“门槛”高一点,千人计划要求一般应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原则上不超过55岁,引进后每年在国内工作一般不少于6个月,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在国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担任相当于教授职务的专家学者;在国际知名企业和金融机构担任高级职务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掌握核心技术,具有海外自主创业经验,熟悉相关产业领域和国际规则的创业人才;国家急需紧缺的其它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中科院百人计划实施开始于1994年,要求为博士学位;从事基础研究的应已作出了国际水平工作;从事应用和科技开发的应已作出了新颍性、创造性和具有应用价值的科技工作。有艰苦创业和敬业精神;作风端正、治学严谨、善于团结人;有教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以及社会活动能力。年龄在45岁以下。

2.评审流程

千人计划评审工作由四个事业平台的牵头单位组织实施。国家重点创新项目的评审工作由科技部负责,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分别由教育部和科技部负责,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分别由国资委和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创业人才的评审由科技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评审工作分两步进行:首先请国内外同行专家进行匿名的通讯评审,然后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综合评议。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专项办公室准备选择一批知名专家、企业家、风险投资专家等,建立“千人计划”评审专家库。为确保评审的公正性,不设专职评审委员,每次评审根据申报人的具体情况,在库中随机抽选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评审小组。

百人计划需聘请院内外专家成立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专家评审委员会。其中院外专家须占1/2以上,院领导小组组长任专家评审委员会主任。评审委员会的职责是,对“百人计划”候选人的学术水平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每年召开两次专家评审会议。根据候选人申报的学科情况,分学科组对候选人进行评审。由各业务局依据专家评审委员会的评审结果,根据院战略行动计划部署的重点领域方向和新建研究单元的急需程度,在规定的名额范围内,确定入选方案,提交领导小组讨论。... ...

3.待遇条件

入选千人计划的科学家,中央财政给予引进人才每人人民币10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视同国家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外籍引进人才及其随迁外籍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可办理《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或2-5年有效期的多次往返签证;具有中国国籍的引进人才,可不受出国前户籍所在地的限制,选择在国内任一城市落户;享受医疗照顾人员待遇;引进人才及其配偶子女,可参加中国境内各项社会保险,包括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保险等;可不受居住年限等条件限制,购买自用商品住房一套;五年内境内工资收入中的住房补贴、伙食补贴、搬迁费、探亲费、子女教育费等,按照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予以税前扣除;引进人才的配偶由用人单位妥善安排工作或发放生活补贴,子女就学可按本人意愿,由有关部门协调解决;用人单位参照引进人才回国(来华)前的收入水平,一并考虑应为其支付的各种生活补贴,协商确定合理薪酬。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可实施期权、股权等中长期激励方式。

百人计划的入选者,则是根据学科(工程)发展需要和本人条件,给予较强的一次性启动经费,主要用于购置必需的仪器设备、本人住房等。入选人员的工资待遇,除按国家规定发给的外,中科院将予特别津贴,津贴额度视具体情况确定。

4.是否可以交叉申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院士表示,“以往人才引进计划与‘千人计划’相互独立又不乏联系,不存在什么衔接与不衔接,例如,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科学家,如果符合条件,也可以参与‘千人计划’的评选,他们理应得到支持。”

由此可见,千人计划相较于百人计划等以往的人才引进计划,规格都要高,评审更为严格,工作条件和待遇更加好,这也充分说明了国家对人才引入的重视,赶超国际科研水平的决心。 本帖最后由 cjzuo 于 2009-9-7 03:36 编辑

11名科大人入选首批“千人计划”

近日,“千人计划”与首批入选者被公众与网友高度关注。据综合消息,中国科技大学5位教授入选2008年度中组部“千人计划”,成为入选人数最多的高校之一。而另有至少5位科大校友入选首批千人计划,其中清华大学5位“千人计划”入选者中3位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大;北京市4位“千人计划”入选者中两位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大。六月初,厦门大学公布其4位千人计划中,822李宁校友入选。

“千人计划”是中共中央于2009年初推出的一项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其重点在于从国外引进高层次的学者,以期大幅度提升中国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自主创新实力。

“千人计划”入选名单迄今无官方版本,无完整名单。《科学新闻》等媒体在教育部和科技部等官方网站上未查询到有关“千人计划”入选名单的任何信息。据中国科技大学网站称,2008年度全国高校入选人数为56人,而通过各省市入选的“千人计划”名单尚不清楚。《千人计划名单“疑云”》与《国家“千人计划”首批入选者上岗》等报道中,爆出目前所知的约47位“千人计划”名单,其中中国科大教授与校友至少11人,几乎占1/4。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科大培育卓越人才的实力,在首批千人计划中得到最好展示。

http://www.ustcif.org/default.php/content/554 本帖最后由 cjzuo 于 2009-9-7 03:35 编辑

中国科大5位教授入选中组部首批“千人计划”

近日,接教育部和科技部的通知,我校潘建伟、赵政国、罗毅、张振宇、陆亚林等5位教授入选2008年度中组部“千人计划”。本年度全国高校入选人数为56人,我校是入选人数最多的高校之一。这是自去年12月我校被中组部确定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以来,我校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的又一捷报。

高端人才引进是我校队伍建设的重要支撑点,也是人才强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12月,中共中央决定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千人计划”),并确立了首批20个“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全国共有5所知名高校入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名列其中。本次我校入选的5位教授都是在各自的科研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的国际知名科学家,同时他们都有着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和工作热情,并把中国科大作为回国创业的首选之地。

近年来,我校不断加大引进与培养人才的工作力度,从海内外引副高级以上的优秀人才200余名,人才队伍呈现出良好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和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此次“千人计划”工作的开局捷报,既是对我校人才工作的肯定,也将有助于提升中国科大作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的地位和水平。我校将进一步落实引进人才的相关政策措施,放眼全球,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建设凝聚更多的一流人才。

附:“千人计划”入选者简介:

潘建伟教授,物理学家, 中国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教授,德国海德堡大学物理所玛丽.居里杰出讲席教授,主要从事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量子力学基础问题检验等方面的研究,他及其同事的研究成果先后8次入选欧洲物理学会“年度物理学亮点”或美国物理学会“年度物理学重要进展”,连续5年入选国内“中国科技十大进展”。作为国际量子信息和量子通信实验研究领域少数几位开拓者和先驱者之一,他是该领域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家,特别是他关于量子通信和多光子纠缠操纵的系统性创新工作使得量子信息实验研究成为近年来物理学发展最为迅速的方向之一,为我国在量子信息科学领域迈入国际先进行列做出了重大贡献。

赵政国教授,物理学家,原美国密西根大学物理系研究员(研究教授),长期从事粒子物理实验的研究,与合作组同行一起首创观测了pionic hydrogen和pionic deuterium(π ρπd)因强相互作用引起的基态能级展宽,并精确测量了因相互作用引起的基态能级移动;作为BES负责人,BES在轻强子谱学、粲偶素物理和粲物理的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多次被邀请在重大国际高能物理大会作报告和主持国际会议,BES的R值的测量结果被近些年来几乎所有的重大国际高能物理大会所引用并评价为近些年来国际高能物理界的重大成果之一;作为美方ATLAS Muon探测器phase1,phase2在西欧核子中心的协调员,在ATLASMuon探测器的建造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得到各国同行的高度评价。

罗毅教授,理论化学家,瑞典皇家工学院生物技术院教授,现任4个国际杂志的编委,长期从事单分子电子学、分子生物光学和基于同步辐射的X射线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的研究,研究中一直着重发展和完善第一性原理等方法,解决在前沿技术发展中重大物理和化学问题。已做出了一批国际领先的成果,在相关领域有着显著的国际影响。建立和发展了可以系统地研究单分子的各种电导行为的新的理论和计算方法;发展了中心插件计算方法,实现了在密度泛函水平上对含有10万多个电子的准周期纳米结构的精确描述;对分子的非线性光学性质给出了至今最为系统全面的理论研究;在同步辐射软X-射线光谱领域,开发了至今最有效和完备的计算方法和程序包。

张振宇教授,物理学家,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凝聚态科学研究部研究员,美国天纳西大学物理与天文系教授,现任Physical Review Letters的副主编,Journal of NanoResearch、Chinese Physics Letters、 ACTA PHYSICASINICA等4个杂志的编委,长期从事凝聚态理论研究,在采用多重尺度方法研究低维体系、纳米材料,特别是表面生长机理及稳定性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绩。提出了表面薄膜量子生长的概念,在表面科学领域学术界引起了很大反响,仍是当前该领域中的一个非常感兴趣的问题。提出了采用表面活性剂生长优质薄膜的新方法。与实验密切配合,在建立简单物理模型的基础上,解决了大量在表面生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陆亚林教授,材料科学家,University of  ColoradoSprings教授,Active and Passive Electronic 、Advances in OptoElectronics和Contemporary EngineeringScience等杂志的副主编,长期从事材料科学研究,在新能源材料、纳米光材料及纳米光电学、新型光电材料及器件、全光学光纤激光器及非线性光学材料等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担任过二十多项中美重要研究项目的负责人,发表80多篇高质量的论文,单篇最高引用次数达到120次,受到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近年来多次担任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和专题学术讨论会的委员,分会主席,分会召集人。作为主要参加者完成的《介电体超晶格材料的设计、制备、性能和应用》获得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http://news.ustc.edu.cn/zh_CN/?article=00019201 本帖最后由 cjzuo 于 2009-9-7 03:54 编辑

国家“千人计划”首批入选者上岗

【《财经网》北京专稿/记者 李虎军 乔晓会】自中共中央组织部2008年12月宣布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千人计划”以来,首批入选者名单已经确定。

据《财经》记者了解,“千人计划”首批入选者共有120余人。尽管中共中央组织部尚未对外发布名单,但一些机构已经自行公布了其延揽的“千人计划”入选者。

“千人计划”是中国引进人才计划的一个大手笔。该计划将从2008年开始,用五年到十年时间,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等,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

“千人”实为虚指,为这一计划引进人才的大体规模。

首批入选者名单解读

“千人计划”首批入选者中,一部分是各大高校引进的“创新”人才。华中科技大学发布的一则消息透露,2008年度首批“千人计划”共122人,其中高校有56人。

各大高校中,入选人数最多的学校达五人,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清华大学均在此列。而上海交通大学的入选者中还有一位美国人:原俄亥俄州立大学终身教授Robert Parker。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均有四人入选,“并列第二位”。而一些并不知名的重点大学,如武汉理工大学,也有一人入选。

部分入选者目前已开始服务于中央企业和金融系统。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郑州研究院发布的消息透露,中央企业首批共有22人入选,该公司推荐的杨建红也在其中。

《财经》记者获悉,中国证监会从美国华尔街延揽的“千人计划”人才,在“五一”假期前已经报到,并在接受培训之后上岗。

还有相当一部分入选者,是各地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园区引进的“创业”人才。例如,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千人计划”入选者张彦于2008年初和朋友一起,在宁波高新区留学生创业园创办了新型光学薄膜企业——宁波激智科技有限公司。

和张彦一样,部分入选者在“千人计划”正式启动之前,已经在国内创业或全职工作。据《财经》记者了解,一位在2007年全职回国、此前同样在美国名校担任正教授的著名学者,则未能入选。

机遇与待遇

在不少人士看来,中国推出“千人计划”正当其时。

“过去30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给能源、环境和公共健康等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政府希望从制造业主导的经济逐渐转变为知识驱动的经济,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人才问题就变得格外重要。”6月2日,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在“杰出科教人才引进评估高层战略研讨会”上表示。

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认为,目前是中国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最佳机遇期。留学人员已经在海外形成宝贵的人力资源储存库,而很多人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玻璃天花板”问题。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中国稳定快速的发展态势,也焕发出了强大的吸引力。

张杰说:“去年中组部出台的‘千人计划’,应该说在人才吸引方面力度骤然增加,我们应该把握好这一段最佳的发展机遇期,争取引进尽可能多的高层次人才。”

根据新华社刊发的中共中央组织部负责人的政策问答,“千人计划”引进的人才原则上不超过55岁,引进后每年在国内工作一般不少于六个月。对于通过“千人计划”引进的科技创新人才,中央财政给予每人人民币10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这笔补助视同国家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对于高层次创业人才,则由中央财政给予每人人民币100万元的资助,有关地方提供配套支持。

此外,“千人计划”的人才,可担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央企业、国有商业金融机构一定的领导职务或专业技术职务;可担任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负责人;可申请政府部门的科技资金、产业发展扶持资金等。

据悉,科技部和教育部等部门正在制定具体的配套措施,“千人计划”入选者将在百万安家费之外获得更多的支持。

“关键在于执行”

“千人计划”引起了海内外的关注,也带来了不少争议。

例如,美国关岛大学管理学院公共管理与法学研究部主任李宁在接受《科学新闻》采访时表示,第一批“千人计划”中,有一部分已经全职回国,而中共中央文件精神写的是“引进”,不是对现有“海归”人才的资格追认。

李宁还说:“第一批实施的透明性很低,而且没有公示期,有关决策者的这种做法不能令人满意。”

无论如何,“千人计划”已经为中国延揽高层次人才提供了难得的契机。西部一所重点大学人事处的副处长告诉《财经》记者,正是借助“千人计划”的东风,该校首次从国外名校全职引进了一位正教授。

在多位学者看来,“千人计划”执行的关键在于专家把关。一位“千人计划”入选者也表示,希望“千人计划”的评审程序得到改进。

附录:“千人计划”2008年度首批入选者部分名单

清华大学:
施一公: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教授
宋永华: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曾任英国利物浦大学副校长
胡小平: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
王力军:德国马普学会光学所所长、爱兰根大学教授
张奇伟:美国冷泉港实验室教授

中国科技大学:
潘建伟:德国海德堡大学物理所教授
赵政国:美国密歇根大学物理系研究员
罗毅:瑞典皇家工学院生物技术院教授
张振宇: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研究员、美国田纳西大学物理与天文系教授
陆亚林: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泉城分校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
Robert Parker: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
邵志峰: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教授
倪军:美国密西根大学教授、吴贤铭先进制造技术中心主任
吴国雄:英国伦敦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
倪明选: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系主任

浙江大学:
彭金荣:新加坡分子及细胞生物研究院功能基因组学实验室主任
顾 敏:澳大利亚科学院、工程院院士,斯威本大学光电子学教授
邹鸿生:美国肯塔基大学结构电子学实验室主任
李尔平:新加坡国家高性能计算科学研究院电磁与电子研究室主任

华中科技大学:
王 擎:美国克利夫兰州立大学教授、克利夫兰临床医院心血管遗传中心主任
蒋 庆: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教授,曾任机械工程系系主任
李 亮:美国通用电气(GE)公司全球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
胡 斌:引进前的职务待核实

华东师范大学:
刘明耀:美国得克萨斯农工大学教授
张增辉:美国纽约大学教授
郑伟安:美国加州大学Irvine分校教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刘同先:美国得克萨斯农工大学昆虫学系教授


武汉理工大学:
苏宝连:比利时那摩尔大学化学学院院长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郑州研究院:
杨建红: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能源系统分部研究员

创业人员:
吴洪流:北京凯悦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徐国洪:北京易路联动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 辉:北京创毅视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谢良志:北京神州细胞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
洪 浩:凯莱英生命科学技术(天津)有限公司
宁若拉:科宁(天津)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刘佳炎:创斯达(南通)机电有限公司董事长
瞿晓铧:苏州CSI阿特斯公司总裁
胡 祥:江苏北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 健:聚光科技(杭州)有限公司董事长、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夏建统:杭州天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 彦:宁波激智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
盛司潼:深圳华因康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裁
徐希平:深圳奥萨医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乃千:西安能讯微电子总裁
刘兴胜:西安炬光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研究员
周文益:西安华迅微电子总经理
樊延都:西安凤城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