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经科学 > 研究进展

潘鹏凯博士谈Digital Learning

时间:2006-04-02 09:59来源:网易科技 作者:bioguider 点击: 132次
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清华大学信息学院,Saybot(说宝堂)公司联合举办“21世纪数字化学习”高峰论坛在清华大学开幕。《数字化生存》的作者,同时被称为中国互联网的启蒙者的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教授,在现场向中国发出他的又一次数字化预言—有关Digital  Learning的理论以及实践。

网易科技频道在现场做了直播报道。以下为麻省理工学院的潘鹏凯博士演讲。

主持人:下面我们有请麻省理工学院的潘鹏凯博士演讲。

潘鹏凯:各位来宾、各位朋友下午好!今天下午我们听到了庞帝教授和西蒙教授对数字化学习的很精辟的论点。庞帝教授之所以让我来讲一下,不是因为我们是什么著名的教授或者是科学家,主要是我和大家一样,在学校里待了足够长的时间。去美国之前我在学校里就待了16年,后来留校当老师又当了三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又待了7年。但是我非常幸运,一个人可以从中国学生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然后又从麻省理工学院的媒体实验室从师庞帝教授得到一些体会。所以今天下午我想和大家分享三点。这三点都有三个例子来说明。

第一个我要讲的就是,如果我上小学你会发现同学是一个小区里的,中学的时候你发现你的同学是一个城市里的,上大学的时候你会觉得你的同学是全国各地的。有了互联网以后你会发现你的同学是世界各地的。我举一个例子,在1998年媒体实验室有一个项目,这个项目是麻省理工学院邀请了全世界3000个孩子参与网上的讨论。他们讨论如何用技术改变他们的未来。最后3000个孩子花了一年的时间在网上讨论未来的技术如何改变他们的命运。经过一年多的讨论以后,麻省理工学院由学生自己推荐出100名学生讨论未来是怎么样的。这些孩子到了MIT以后就用各种各样先进的学习理念来进行项目的开发。其中包括一个9岁的中国孩子,他之所以被入选是因为他有一个小的想法,就是他每天走路会压自己的鞋子,那么这个压力会不会转化为电力。最后他因为这个想法来到了MIT和全世界的其他孩子一起讨论怎么样用技术改变自己的未来。

最后他们经过一个礼拜的项目制作,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建议通过网络报告给联合国。这是一个非常也意义的项目。照片中间的孩子是一个中国男孩,那时候他才15岁,但那时他已经就可以通过英文向大家展示他的想法。这个孩子现在在哥伦比亚大学读本科。

这是这三千多个小孩后来写的各种各样不同的日志,很多孩子都去了哈佛或者是斯坦福大学。这些孩子经过这八年的检验,他越早参与全球的项目,他发展的空间就越大。

这个项目可以带来什么启发呢?至少有四点。第一点这些孩子9到16岁的时候就有很强的使命感,而且是很大的使命感。第二点因为这些孩子来自世界各地100多个国家,他们很早的时候就可能了解到不同人的不同思维。我在美国刚去的时候就觉得虽然我们中国的孩子虽然很勤奋、很努力,但是很难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这个不怪大家,因为我们从小看的书本都差不多,所以很难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那么如果你在一个非常国际化的环境当中,你就会了解到很多不同的观点。第三点就是因为他们当时参与了这些项目的工作,他们可以把自己各种各样的能力建设起来,包括沟通能力、交往能力等等。因为每人有了一台电脑,你上网以后看到的就是全球的状态。这个是我们从小到大都没有想到的。

第二点我要讲的一个趋势就是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学很多东西。现在我们有的核磁共振技术可以把人的脑子扫描的很清楚,甚至扫描到每一个脑细胞。这样到了未来也许我们一扫就会知道这个人适合做什么工作。接下来就是我们现在在做的事情,就是运用科学技术帮助中国人学英文。我出国之前英语非常差,我就觉得很奇怪了,我学了十多年为什么还学不好。这个跟我们的环境有关系,因为我们小时候没有这样的环境。那么语言是什么?语言肯定是和听力和说话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说得更简单一点就是你要学习第二门语言,你就必须要开口说。我们的Saybot就是一个教你说话的机器人。他会根据你说话的输入和常犯的错误进行匹配,然后给你提示。这个软件主要是充分利用了数字化的技术,人为的创造了一个学习外语的环境。得到的效果就是能够让你充分的练习,然后帮你改正错误。这个语音技术有几方面和传统的语音识别技术有区别。第一个就是他的语音分析技术强调的是如何把声音信号转化为文字信号。第二个是语音识别技术更多的是强调你必须说对才能识别,我们的软件是你说错也会告诉你错在什么地方。第三个就是我们的技术强调的是口语学习。如果你现在去一个培训班,人多效果不好。人少费用就会比较高。我们这个技术做好了不仅可以让中国人学英语,也可以让美国人学汉语。

第二点我还要讲的就是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学习,特别是自学。刚才西蒙教授讲了,他是一个非常好的飞机驾驶员。他学习驾驶飞机的时候有多时候都是在模拟器上学的。我们还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在1998年的时候,计算机就可以把全世界最好的国际象棋棋手打败。

第三个我要讲的趋势就是每个人都有机会从世界上最好的地方学习到知识、技能和技巧。麻省理工学院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一个例子叫做OCW。他把1250门正规课程的资料放到网络上,让学生去看和用。而且现在已经被翻译成中文了。刚才讲的清华大学的远程教育项目也是共同理念,把最好的资源放到网络上,每个人都可以共享。

讲到人人电脑的话对儿童今后的生活影响非常大。因为如果你有电脑了,你可以把它当成一本书或者是一个图书馆。而且这个活动是全球性的。

刚才是讲了三个趋势,我想在座的很多人都有类似的体会。除了这三个趋势以外,我想再提三个建议。第一个建议我们不仅要成为祖国的栋梁,我们更要成为世界的栋梁。我小时候父母教我成为祖国的栋梁。现在中国已经建设的相当不错了,然后世界又这么融合。网络又把世界联系起来。中国要成为世界强国,只培养祖国栋梁是不够的,我们要培养的是世界栋梁。我们不仅要有使命感,还要有沟通能力、执行能力等等,不仅要带领中国的团队,还要带领世界的团队做事情。我们公司也有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员工,如果年轻人愿意有这样的使命,从很小的时候就有这样的梦想,那么将来会对世界有非常大的贡献。

第二点建议就是对教育和学习的事情我们应该有完全不同的思路。因为我父母都是大学老师,我父亲在学校教书40年。而且我在学校也待了很多年。现在想想也是很有意思的。我举一个例子,在上海浦东有一条路叫世纪大道,不知道什么原因把18条车道并成2条车道的隧道了,那么结果就是每天堵车。我们现在3亿学生,最后能进大学的也就3万。我们现在说减负,但是学生的负担还是很重。这个不能怪教育工作者,因为本身的形状就是这样的。大家本身的思维也是这样的,读书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唯一的途径就是进好学校,找一个好工作,自然而然这个形状就出现了,搞得大家都很累。那么有没有另外的思维呢?还是说上海的事情,现在中国建了很多的地铁,上海的交通每天大概有100万到200万是在地下完成的。如果每个孩子都得到最好的教育资源,他有办法自学或者是他有办法找到全球最好的教学伙伴,那么人人都有一台电脑的话每一个学生从最开始就会成为一个很好的学习者,这个事情就完全不一样了。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