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科学人物 > 诺贝尔奖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达·约纳特:化学选择了我

时间:2011-06-19 00:00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点击: 86次
她是历史上第四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女性,也是1964年以来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女性。你想了解她吗?本文集现场采访实录和背景阅读为一体,为你深度解读这位“当代居里夫人”:

  

阿达·约纳特印象

  

她留着一头“大波浪”,神采奕奕,思维清晰,谈吐敏捷,你怎么也无法将她和“七十古稀”的实际年龄联系起来。她是自信的科学家,说起诺贝尔奖,她说她不是为得奖工作的,是为了对科学的好奇心;她是坚忍的犹太人,说起本民族的优秀,她说那其实只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的“宿命”;她又是和善的老祖母,说起教育,她说要让孩子自由去做喜欢的事。只有说起自己童年偶像时,她目光中的刹那恍惚,让你看见,在内心深处,她其实还是当年那个在贫寒中向往居里夫人的小女孩——长大后,她真的成了她。

  

只因为“最难考”而偏要报化学专业的女生,最终站到了国际化学研究的巅峰。这位传奇女性有怎样的内心世界?——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以色列女化学家阿达·约纳特目前正在中国访问。6月14日在以色列驻华使馆接受记者采访时,她就科学、政治及人生发表了独到见解:

  

1  关于化学

  

我为什么选择化学?其实我当初并没有刻意选择化学专业。我念书的时候对化学没有特殊的偏好,我同样也喜欢物理学、生物学等等。凡是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了解自然的学科,我都很喜欢。在我念大学的时候,化学是最难考的专业,所以我就第一志愿报了化学系,第二志愿报的物理系。结果我被化学系录取了——可以说是化学选择了我。

  

后来,随着我从事化学研究的时间越来越长,我逐渐发现化学其实是很多学科的基础。我们的世界就是一个化学构成。很多学科的课题,最后都落到了化学上,比如我所研究的核糖体,本来是属于生物学上的遗传基因研究领域,但最终却是在化学中找到了答案。事实上,很多学科所提出问题,答案或解决方案最后都在化学中。现代科学的学科边界,其实并不像在学校里有“数、理、化”那么清晰的区分。

  

阿达·约纳特上世纪80年代开创了对核糖体结构——细胞的“蛋白质工厂”之谜的研究(即如何根据基因密码合成蛋白质)。

  

相关阅读

  

核糖体是细胞生产蛋白质的构件,它将DNA所含有的各种指令翻译出来,据之生成任务不同的蛋白质,例如用于输送氧气的血红蛋白、免疫系统中的抗体、胰岛素等激素等等。人体内有成千上万种蛋白质,它们各自拥有不同的形式与功能,在化学层面上控制着生物。

  

认识核糖体的结构和原理,对于科学理解生命非常重要,这些成果已经被广泛用于研发抗生素,帮助减轻病痛等方面。

  

2  关于教育

  

很多犹太人获得过诺贝尔奖。我认为这倒不见得是犹太人的教育有什么特别。历史上,在很多地方,漂泊异乡的犹太人都受到政治歧视和压抑,很难在军事、政治等领域获得施展才华的机会,所以他们不得不选择科学、艺术等知识文化方面的工作来谋生。重视文化知识,作为一种传统被继承下来,这与其说是重视教育,倒不如说是犹太人特别的生存方式。

  

至于现代的以色列家庭教育,我没有感觉我们有什么特别之处。我自己出生在一个特别贫困的家庭,我的家庭和科学毫无关联。我个人认为,儿童教育的关键在于要让孩子在他喜欢做又有能力做的事上做到最好。不过,这个所谓“最好”,不是指要在学校考第一,或者要在社会上取得什么样的成就,而是指在没有竞争压力、没有外在动因的情况下,把自己喜欢的事做到自己能做的最好。

  

相关阅读

  

阿达·约纳特童年生活困苦。她与父母、妹妹生活在耶路撒冷一个穷人区,家中“甚至买不起适合孩子看的书”。  早年丧父后,她和母亲及妹妹迁居特拉维夫,三人挤住一间卧室,以便将另一卧室出租补贴生活。因为母亲身体不好,中学期间,约纳特还得打工以补贴家用。暑假时,她为别人清洁地板,在工厂打短工,给小饭店做三明治、当出纳员,干“一切能找到的活”。



3  关于性别

  

性别障碍?不,作为女科学家,我个人并没有遇到过因为性别造成的特别困难。实际上,我工作中最大的困难是研究课题本身带来的困难,而不是性别的难题。当然,身为女性,我也无从比较啊,不知道当个男科学家是不是就会更容易些呢?呵呵。不过,我个人感觉,在工作方面,其实男性之间由于竞争而带来的紧张关系并不亚于男性对女性的偏见所造成的困难。

  

至于处理科学和生活的关系,我要说的是,科学家的确必须对科学奉献很多很多,但是,如果你爱科学,你也爱家庭、爱生活,那你就一定能找到一个平衡点。

  

相关阅读

  

诺贝尔化学奖自1901年创立以来共有159人获奖,其中女性只有4名,分别是居里夫人、约里奥-居里、霍奇金和阿达·约纳特。

  

4  关于诺贝尔奖

  

获得诺贝尔奖当然令人激动,它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我的研究、了解到我。不过,我感觉我人生最激动的时候还是在我们的研究最终取得成果的时刻。在对核糖体进行研究的二十年里,一直有人泼冷水,一直有人说我们做不成,我们自己也并不能完全肯定能成功。历经那么多年的辛苦,最终真的确定了核糖体,亲眼看到它,那一刻,真是狂喜如潮。得奖固然是对我的肯定,但作为科学家,我更享受的是科学发现本身带来的快乐。我不是为奖励做科研的,是为了我的好奇心,为了我理解科学的愿望和激情。

  

今年是国际化学年,缘起之一是纪念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奖100周年。居里夫人是我的童年偶像,倒不是说我从小就想成为她那样的科学家,而是我从故事书中读到,居里夫人努力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最终取得成功,这让童年的我很受鼓舞。

  

相关阅读

  

2009年10月,阿达·约纳特因定位核糖体结构,与美国科学家文卡特拉曼·拉马克希南和托马斯·施泰茨一道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5  关于科研

  

以色列的科研环境和其他国家,比如和美国、欧洲相比,有一个很大的不同,那就是以色列科研环境透明度和协作程度非常高,我们更注重协作,更注重团队精神,而不是竞争。另外,在以色列,科学研究环境比较宽松,鼓励创新。科学家时常会有大胆甚至是疯狂的设想,在有些国家,也许很快就被扼杀了,但在以色列,却会有很包容的环境,允许其生存发展,乃至取得成功。

  

在科研之外,我也很愿意做一些有益于科研环境的工作。比如在魏茨曼科学院的研究中心,我们搭建科学研究的平台,为不同的课题寻找合适的研究者,并聚集不同学科领域的科学家来完成跨学科的课题研究。

  

以色列和中国有不少科学方面的合作,我们希望能进一步促进两国之间的科技交流。今天上午,我在中科院见到了很多中国科学家。那么多杰出的年轻人,让我看到了以中科技合作的未来。 (责任编辑:glia)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