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经科学 > 研究进展

北大基础医学院院长顾江:创造良好氛围 追赶世界一流

时间:2006-04-13 09:54来源:科学时报 作者:bioguider 点击: 191次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病理系主任顾江教授是我国恢复出国留学政策以来,由我国选送出国深造的第一批研究生。1984年获英国伦敦大学皇家医学研究生院病理学博士学位,1992年在纽约州立大学任教授。他先后发表国际科研论文100余篇、英文专著6本,在国际病理学界享有较高的声望。顾江教授并不满足已有成就与地位,他更希望把自己的真才实学奉献给祖国。在2003年4月国内SARS疫情较重时期,他毅然回国挑起了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的重担,同时被任命为北大医学部SARS攻关组组长。近日,记者采访了顾江教授,他以其丰富的国内外工作经验,对我国科研体系的管理提了很多宝贵的意见。  



        国内基金申请缺乏专业透明体系  

        谈到国内外基础研究体系的差距时,顾江教授表示两者各有利弊,国外的研究条件好,研究环境比较成熟。但是国内的研究平台一旦搭建好了,比起国外更有发展潜力。国外的科研管理比较规范,科研要靠基金支持,而基金的申请竞争相当激烈,审查申请的专家水平很高,大多是世界范围内该领域的顶尖科学家,审查的程序比较透明公正。  

        首先基金的申请人需要准备一篇详细的计划书,包括受教育情况、获奖经历、打算把基金用于什么科研项目、具体如何使用,项目的可行性、科学性、实用性都要写得清楚明了,还要经过一级一级的审核,从学术上到财政上都很规范。与国内的科研基金发放相比,国外最大的特色是基金发到科学家手里,如果首席科学家从一个单位换到另一个单位,许多科研基金可以一起带走。所以科学家在院所高校很有地位,体现了尊重人才的理念。基金审查委员会成员的名字不对外界透露,他们聚在一起对申请人的报告进行评审打分,分数的高低由申请人的水平和申请报告的内容两方面来决定,其中申请人以前做过什么项目、出过什么成果在评选中占有很大分量。  

        国内的评审委员会也有一些不足之处,顾江说,第一,由于国家的科研实力所限,在某一领域的国际级专家很少,且评审委员的名单容易被外界知晓,从而可能被某些人钻空子,做出有损公平竞争的事;第二,评审委员的挑选程序存在弊病,有不少科研计划是由外行或半外行评审。往往不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而影响科研水平;第三,有时行政干预不当,现在国内科研基金的发放最后决定多数是由行政部门决断,而行政官员对学科专业领域毕竟不是专家,尽管花了很大心血,也难免失误。行政部门应该是在广泛深入咨询真正的专家后,决定方向和总体预算。而具体项目由专家们自己去定。在经费发放后,对项目的运行和资金使用应该进行追踪和加强管理。  



        基金使用需要严格监督管理            

        中国学术上的落后,在很大程度上,是体制和管理上的落后。要想在科研上多出国际性的大成果,赶上发达国家的科研水平,就必须彻底改革落后的科研体系,尤其是科研基金的审查和管理体系。顾江认为,首先应从科研基金中拿出一小部分钱,甚至是十分之一的资金去请真正的专家包括国外的专家来审核,这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国内专家的数量有限,如果水平不高还去审查别人的研究项目,既不能服众,错误的决策又很有可能耽误了科学家出成果。其次,国内的基金申请体系比较混乱,同样的项目报告可以去申请科技部的基金,也可以去申请教育部的基金,无人审查,难免造成国家资金的重复发放和浪费。  

        国外科研管理的规章制度要求得十分严格,科学家要拿出很多时间和精力来写科研计划和报告,为的是在严格的审查和激烈的竞争中获胜。但国外也有许多过于繁琐的审批手续,比如要详细地准备给动物保护委员会的报告,以说明做实验的小动物没有受到虐待。“在我看来有些过多过繁的管理手续是没有必要的,极为消耗科学家的精力和时间,而我们国家恰恰相反,在管理上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管理非常松懈。基金发放后,应该有专门的组织负责监督科学家使用基金的情况,项目负责人要每隔一段时间写篇报告向委员会汇报。而现在基金一旦发放下去,基本无人问津,有少部分人偷偷把钱攒起来中饱私囊。”顾江深有感慨地说。  



        学院改革雷厉风行  

        在2003年全国基础医学一级学科评估中,北大基础医学院在学术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术声誉等四个方面的整体水平排名全国第一。此外,学院不断发表高水平的科研论文,在同行中处于国内绝对领先地位。2003年以来,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的学术水平进步非常之快,可以说和学院的行政管理改革成功有直接关系。  

        担任院长以后,顾江对基础医学院的工作风貌和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在学术管理上面:顾江借用国外的经验,给每一位科研人员都建立了一份学术档案,写明各自的毕业院校、出过的成果、发过的文章等。接下来,顾江把学院一些重叠或作用不大的委员会解散了,把业务和学术权利交给了一个由19人组成的学术委员会。委员会成员都是学术带头人,院里的各项重大科研决策由这19人投票决定,院长的意见只是其中的一票,这种投票制度民主科学,不会发生某人权力过大、一手遮天的情况,作出的决策对整个学院是最有利的。  

        “学术上靠的是集体领导,学术委员会是学院的权威机构,学院里的大事都由学术委员会来充分讨论、达成共识,包括职称的评定、晋升、工资定岗、人才引进、人员雇用、学科建设、科研经费申请等事情,经充分讨论后进行无记名投票,然后院长书记开会作最后决定。由于有了明确的学术标准和努力方向,有了鼓励和惩罚措施,科研人员能够更加专注科研工作,工作态度积极、认真、非常投入,整个学院有了一个新的科研氛围,全院职工目标明确、团结奋斗,我认为这是近年来我们学术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