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科学人物 > 学术文风

四川大学将举行专家听会证裁决司魏之争

时间:2006-04-18 09:12来源:新华网 作者:bioguider 点击: 467次
        近日从四川大学获悉,该校将举行一个由校外权威专家组成的答辩听证会,对当前炒作得沸沸扬扬的“司魏之争”进行裁决。  

  “司魏之争”起自日前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司履生在一境外网站上发表致中国科学院的公开信,质疑四川大学副校长、中科院院士魏于全教授发表在《中华肿瘤杂志》和国际学术刊物《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的两篇论文,引起了学术界的争论,同时也引起了媒体和社会的强烈关注。  

  据四川大学副校长李光宪介绍,“司魏之争”所涉及的话题极具专业性,媒体和公众不具有足够的专业知识进行判断,学术争议应按学术界处理学术争议的正常途径来解决。由魏于全教授本人正式提出,四川大学经研究同意将在适当时间举行由国内外肿瘤学和免疫学领域权威专家组成的答辩听证会,邀请魏于全教授和司履生教授陈述各自观点和证据,由专业领域的专家作出科学判断。四川大学更希望上级有关部门来组织这次学术答辩听证会,四川大学将全力配合。  

  李光宪说,四川大学已经组成调查组对此事进行调查,并正将调查结果向有关部门作汇报。四川大学历来坚持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一贯旗帜鲜明地反对“学术腐败”,制定有严格的学术规范制度。四川大学倡导不同学术流派和观点的百家争鸣,反对将学术观点之争与“学术造假”混为一谈。



院士造假事件:“学术造假”源自个人恩怨?

杨耀文/金羊网

“中科院院士被指论文造假”事件迷雾重重  

日前,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司履生致信中国科学院,公开举报中科院院士魏于全发表在国内学术刊物《中华肿瘤杂志》和国际学术刊物《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的两篇论文涉嫌“学术造假”,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魏于全,这个迄今为止最年轻的四川籍中科院院士如今陷入了巨大的学术道德争议中。这份发表在“新语丝”网站上的公开信,已经成为学术圈里的热点话题。在新语丝首页,讨论此次事件的文章数量占了大半。魏于全也通过网站,对此事进行了回应。这也是遭到学术质疑的中科院院士首次公开回应所遭到的学术质疑。  

然而,事件的真相并没有越辩越明,“学术造假”变成“学术争论”,现在竟然已经演变成“个人恩怨”。真相究竟是什么?  



魏于全档案  

魏于全,四川大学副校长、中科院院士。1983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1996年获日本京都大学医学院博士学位。1997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十五”“863”生物与农业技术领域生物工程技术主题专家组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司履生档案  

司履生,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免疫病理及肿瘤免疫,曾先后两次赴美进修和协作科研,历任中华医学会陕西省分会常委,《中华病理学》杂志编委,《中华肿瘤杂志》特约审稿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生理病理学科学基金评审组副组长。  



■质疑

科学实验竟不设对照组  

司履生看到魏于全发表在《自然·医学》上的论文,是在2001年评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相关项目时。当时,魏于全“申请了一个关于‘抑制肿瘤血管生长’的重点项目,资助金额是150万元。”  

“我发现,魏于全在实验中竟然没有设立不用任何治疗的对照组。……要知道,一项科学实验如果没有这样的对照组,那么这项实验的所有结果都是不能成立的。”  

后来,他又在《中华肿瘤杂志》上看到了魏于全发表的另一篇文章。“我看到这篇文章,十分失望。”司履生重新找到魏于全在《自然·医学》上发表的论文,进行了较为仔细的研读,发现了更多的问题。2003年他给《中华肿瘤杂志》和《自然·医学》写了评述文章。  

令司履生感到诧异的是,“当编辑部接受我的短文以后,要他写回复文章时,他一连5周,每星期五从成都飞到西安,星期六到我的办公室恳求我一定不要发表这一文章。”  

“除了他亲自来以外,他还动员我的朋友,以至我认识的熟人,对我进行劝说,要我放弃发表那一篇评述。”  

“我迫于形势,向《自然·医学》写了信,只是要求推迟发表。然而,编辑来信说,既然有这么多麻烦,他们就决定不予发表。于是,这一问题就不了了之。”  

这一年,魏于全参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1月底,魏于全成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50年来的第一位院士。  

司履生说:“这件事憋了这么久,我的心里也很难受。我马上就要退休了,这在我心里总是个事。现在,国家对科技事业这么重视,对学术腐败的治理会更加重视。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时机,而且,我也希望能在自己退休之前,把这个事情解决。”  



三年用上万只实验鼠?  

司履生表示,自己质疑魏于全学术造假的公开信早于2005年8月就递交给中科院,只是一直没有收到回复,才于今年3月最先公开发表在知名科学打假人方舟子的网站上。  

司履生表示,他曾要求魏于全公布实验的原始数据,但至今魏于全并没有公开实验的原始数据。而要真正通过实验验证魏于全的实验造假将是一个庞大的工程。  

他举例说,魏于全在2000年到2003年之间一共发表过7篇外文论文。“我统计过,要支撑这些论文在实验中他一共要使用上万只实验鼠。据我所知,以魏于全实验室的规模,不可能在三年的时间里进行如此大规模的实验”。  



■回应  

是司教授自己没弄明白  

当这封公开信在“新语丝”发表后,魏于全及时作出了公开回应。3月29日、3月31日和4月1日,魏于全三次向“新语丝”发去自己的回复,回应司履生对自己学术造假的质疑。  

针对司履生教授对自己发表在《中华肿瘤》杂志上论文的7点质疑,魏于全在回复中表示,司履生教授之所以对自己的论文产生质疑,部分原因是杂志刊登其论文的时候,由于排版错误将一个错误的公式印在了论文中,而司教授也没有完全清楚自己在论文中对实验条件的限定。并且双方在对实验数据的计算方法上也存在分歧。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6)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