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陈保冬研究组在丛枝菌根提高宿主植物抗旱性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结果在国际著名植物学期刊《新植物学家》上发表(NewPhytologist197:617-630;2013)。 丛枝菌根(arbuscularmycorrhiza...
洪德元 ■本报记者 周熙檀 “过去政府不够重视,资金投入少,缺乏有效组织,而依靠科学家个人研究,某些问题可以研究深入,但无法从全局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对于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科院院士洪德元日前在首都科学讲堂举行的《植物多样性与研究概况》科普讲...
本报讯(记者高长安 通讯员张鹏路) 来自8个国家的70名科学家共同参与的国际合作项目——棉花基因组测序近日完成。12月20日,该项研究的学术文章《棉花基因组的多倍化及纤维的发育》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据悉,由河北联合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王希胤领衔的团队从...
20世纪,美国和前苏联在太空进行了激烈的竞争;而进入21世纪,为了获得植物基可再生塑料的领导权,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两大饮料巨头展开了新的竞赛。 据Eurativ.com网站报道,2010年3月,百事可乐公司就发布了全球首个完全由可再生植物基材料制成的PET塑料瓶。该塑料瓶...
氮素是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对作物的生命活动和产量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农田氮肥的过量施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日益加重。提高作物氮利用效率,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目标和要求。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植物营养生理研究组博士...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学家已经鉴定了气态植物激素乙烯是如何控制维管组织,如木材的细胞分裂,这也是生物量的主要组成部分。维管组织主要由前形成层的分裂细胞分裂增殖形成。研究组认为,了解这个结构分裂细胞的控制机制就能促进人们木本植物的生产和生物燃料的发展。利...
关于棉花基因组的学术文章《棉花基因组的多倍化及纤维的发育》20日在世界级学术期刊《自然》杂志上发表。该国际合作项目中方专家表示,棉花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将推动棉花相关经济的规模化发展。 美国、中国、德国、以色列、澳大利亚、巴西、埃及、巴基斯坦八国共70名科...
自从国产亚洲黑块菌(T.indicumetal.)进入国际市场以来,块菌已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野生食用菌之一,也是广大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自然资源。虽然中国幅员辽阔,块菌物种多样,资源丰富,但块菌研究起步晚,对资源了解、管理和保护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与此同时,...
最新研究表明松柏类的基因从恐龙时代起就几乎没有变化,这些种类包括云杉、松树和枞木。这种稳定性意味着,与其它分裂成数千种不同种类的植物相比,松柏类植物现在拥有较少的种类。比如说现在地球上只有600个松柏类物种存活,却存活了超过40万种开花植物或者被子植物。...
一直备受社会关注的转基因食品因其安全问题,伴随近期“黄金大米”、“转基因玉米致癌”的新闻曝光,屡屡成为舆论热点。可喜的是,中美合作开展的水稻免疫研究或有助化解人们的“焦虑”。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专家14日向中新社记者表示,利用水稻自身免疫系统来培育抗病新...
美国农业部近日宣布,其“农业和食品研究计划”资助的4D作物...
昨天,武汉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院士专家工...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基因组及遗传改良研...
水稻是全球半数以上人口的主粮,近年来水稻遭遇高温热害的情...
在线发表于《自然—遗传学》上的一项研究公布了一种与玉米和...
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2013年的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