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行移动版

主页 > 医药健康 > 健康 > 生活

“骨刺”能否被“消化”

        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骨刺”。坚硬的骨骼,是充满生命力的骨组织,不断进行着新陈代谢,一边不停地老化,一边不停地生长,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进入老年期,这种代谢平衡发生变化,老化的速度大于生长的速度。因此,老年人常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骨骼的硬度和强度下降。显而易见,这对支撑、负重和活动等功能不利。
        为此,机体便自动进行代偿,以数量的增多来弥补质量的下降,在靠近关节处有少量骨质增生。同时,由于长期磨损,光滑的关节软骨逐渐退化,发生龟裂,甚至剥落。软骨受到破坏后,其骨质也会自动进行增生以图修复。因此,一些负重关节如颈椎、腰椎、髋关节、膝关节附近的骨质增生比较明显。
  增生的骨赘通常在骨骼的两端四周同时存在,但投影在平面的X光片,可能表现为基底宽、尖端细的粗刺形状。为了描述方便,即称为“骨刺”。许多专家指出,这个名称还不够妥当,不能反映实际情况,容易引起病人的误解,似乎是骨端有像钢钉、竹刺之类的东西,引起了疼痛的症状。
  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在老年人是普遍现象。但在少数人身上,还存在疼痛症状,有的引起活动受限,甚至关节积液、肿胀。颈、腰椎的骨质增长和韧带退变增厚,可能造成神经受压,是颈椎病、腰椎退变性关节炎、腰椎管狭窄症的主要原因。但经长期观察,骨质增生和各种症状之间没有确定的关系。 (责任编辑: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