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艾塞克斯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了保护人类免受恐惧精神伤害的分子机制。该研究结果于10月2日在线发表在《分子精神病学》(Molecular Psychiatry)杂志上。 研究人员将大脑适应环境变化的非凡能力称作“可塑性”(plasticity),可塑性可以保护人类避免因压力和创伤发展成精神疾病。研究人员发现,应激事件可改变大脑(杏仁核)情绪控制中心中的某个受体的作用模式,该受体决定大脑对应激事件作下一步的反应。比如,一个见证过一场车祸的人惧怕汽车或者一个小时候曾被狗扑倒在地的孩子一看到狗就有恐惧感。 这些受体统称为蛋白酶激活受体1(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 1,PAR1s),作为一个控制中心共同作用,发出抑制或增强神经活性的指令。应激事件发生前,PAR1s指令杏仁核神经保持活跃,控制正常情绪,不会对轻微和无关的恐惧应激事件产生夸张的反应。该研究团队将小鼠体内的PAR1s受体通过基因敲除的方式去活性以后发现,小鼠对轻微的恐惧应激事件反应过于强烈,会导致病理性的恐惧伤害。 该研究团队的负责人,艾塞克斯大学医学院教授Robert Pawlak认为,PAR1根据大脑受精神伤害和压力的经历,既可激活神经也可抑制神经。这对理解大脑机能及情绪控制开辟了新的篇章。Pawlak称,未来计划进一步研究以上机理或者PAR1s受体的缺失是否会影响焦虑症抑郁症的发生,在此基础上发展临床疗法是非常有前景的。 张永娟 编译自http://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2/10/121005103330.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