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雯雯 通讯员乐霁培)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孙航课题组和来自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昆明部、美国东卡罗来纳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期合作发现,在陆生植物起源演化的早期阶段,物种间的水平基因转移可能促进植物由水生环境向陆生环境转变。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风险是当前的热点问题。其实在自然界里,物种间的基因转移也可能频繁发生,并深刻影响着不同物种的遗传进化。水平基因转移,又称横向基因转移,指不同物种间,或单个细胞内不同细胞器之间遗传物质横向传递的过程。相对于垂直基因转移即亲代传递给子代而言,水平基因转移突破了不同物种间的生殖隔离,使自然界各种生物之间的遗传物质交流更加复杂多样。目前,相关研究认为,水平基因转移在原核生物和单细胞真核生物中普遍发生,在多细胞真核生物中则较少发生。
为此,研究人员对陆生植物基部类群小立碗藓进行了基因组学分析,结果发现,小立碗藓基因组中有57个基因家族共128个基因为水平基因转移起源,分别来自细菌、真菌以及病毒。
进一步的基因功能注释分析表明,绝大多数横向转移得来的基因与植物生长、调节和抗逆等生理过程密切相关,如维管束形成,侧根产生,角质层表皮细胞的形成、分化,植物生长调节剂生物素的合成,DNA分子损伤修复,抗寒旱和病害等。这些基因的获得,可能有助于早期陆生植物为适应生长环境,由水生向陆生的转变,从而对陆生植物的长期进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科学报》 (2012-11-14 第4版 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