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经科学 > 中文摘要

Science:新型研究揭示人类如何看到颜色

时间:2012-12-10 18:04来源:生物谷 作者:未知
(责任编辑:泉水)
 

2012年12月8日 讯 /生物谷BIOON/ --截至到现在,科学家也没有搞明白为什么动物可以看见颜色,眼睛中的视觉素色包含了相同的生色团(光吸收片段分子),可以吸收不同波长的光。生色团视网膜(维生素A醛或视黄醛)可以被所有的动物使用,但是依赖于其不同的光感受器蛋白,相同的分子一系列的颜色光谱或紫外线到红色的广谱,单一的分子是如何完成这项工作,目前无人知晓。

近日,来自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研究者试图去理解,视蛋白改变生色团视网膜的光吸收谱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Science上。研究者集中精力研究了人类视网膜感光细胞中的色素分子-视紫质,其包含了视蛋白和生色团组分。

目前关于视黄醛如何工作,主流看法认为其一端携带有较强的正电荷,可以通过生色团分子来分配静电电荷,这将使其更加容易地吸收光谱红端最长的波长。另外一种看法认为生色团-视蛋白复合物的形状可以改变其吸收的能力。

目前的问题就是检验这些理论正确与否,研究者认为,视觉色素被证明不能参与“工作”。因此,研究者使用人类细胞视黄醇结合蛋白II(hCRBPII),这是一种可以结合视黄醇的肠蛋白质,其和视黄醛关系密切,但是其更容易对突变产生耐受性。

这项研究中,研究者构建了可以结合视黄醛的hCRBPII突变体,随后研究者通过在hCRBPII可以结合视黄醛的位点上移除氨基酸分子来改变视黄醛分子上的静电荷分布,这样一来就可以产生一系列的色素蛋白质类。

随后研究小组使用分光光度法来比较进入的光,以及确定蛋白质可以对哪些广谱进行吸收,使用这种方法,研究者就可以证实电荷分布理论是正确的。

这项研究也发现了11种新型的人工色素分子,其可以被用于追踪不同类型的蛋白质或者细胞,其中一种色素可以吸收波长为644nm的红色波,其超过了视黄醛可以吸收的理论最高值,几乎接近于红外线的吸收波长。(生物谷Bioon.com)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