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经科学 > 中文摘要

大别山区发现毒蛇新种

时间:2012-12-19 09:34来源:科学网 作者:未知
(责任编辑:泉水)
 
本报讯(记者蒋家平 通讯员朱陶、黄谋周)有颊窝、能在夜里判断人的位置、毒性强、可致人死亡……12月14日,记者从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悉,该校师生发现了一种生活在大别山区的稀有毒蛇新品种——大别山原矛头蝮,相关论文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亚洲两栖爬行动物研究》第3期上。
 
这一毒蛇新物种是由安大师生和安徽省观鸟会观鸟爱好者于2011年暑假期间在大别山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动植物考察时发现的,并由“鸟友”虞磊带回交给安大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张保卫和教授韩德民一起指导研究生对毒蛇进行了鉴定。
 
由于蛇被送到实验室时已经死亡并开始腐烂,这对物种鉴定有一定影响,且从物种鉴定角度来说,更多的样本会加大精确性,因此潘涛等3名研究生于今年8月份再赴大别山,费尽周折找到了第二条毒蛇。
 
此后,张保卫等带领研究生对这种毒蛇进行了形态学研究,从头部鳞片、身体各部位鳞片数目、花纹及花纹所覆盖的鳞片数目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最终确定此种毒蛇为大别山原矛头蝮。随着论文《安徽大别山地区原矛头蝮属一新种——大别山原矛头蝮》在国际学术期刊上的发表,标志着这一新品种已为国际学术界所确认。
 
据张保卫介绍,大别山原矛头蝮生活在大别山地区,分布区域不大,数量相对较小,比较珍稀。此种蛇有颊窝,颊窝作为蛇的热感应器,使得蛇在夜里也能判断人的位置,具有一定危险性。同时这种蛇毒性强,被咬后会出现伤口肿胀、溃烂,被成年个体咬后可能需要截肢,被咬到要害部位,如脖子,甚至会导致死亡。但这种蛇生活偏远,故不易伤人。且此种毒蛇与蝮蛇、五步蛇是近亲,人被该蛇咬伤后可以使用蝮蛇、五步蛇的抗毒血清进行治疗,具有一定疗效。
 
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物种多样性,使人们更清楚地了解原矛头蝮蛇的家族成员,还有助于研制抗毒血清。目前,研究人员正从遗传学角度对大别山原矛头蝮展开基因组分析方面的工作。
 
《中国科学报》 (2012-12-18 第4版 综合)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