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经科学 > 中文摘要

三维重建法研究昆虫形态获进展

时间:2013-01-10 09:46来源:科学网 作者:未知
(责任编辑:泉水)
 
本报讯(记者陆琦)近日,中科院动物研究所鞘翅目形态与进化研究组将三维重建方法应用于昆虫形态学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论文发表于《系统昆虫学》上。
 
昆虫形态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一直在昆虫分类学、昆虫系统学及昆虫胚胎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技术和方法不断被引入该领域。计算机三维重建方法可真实而直观地反映动物体的空间形态结构,已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动物形态学研究领域。
 
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杨星科研究组一直致力于将基于显微CT、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及组织切片技术的三维重建方法应用于昆虫形态学研究。他们应用显微CT技术、计算机三维重建及系统发育分析等方法对叶甲亚科两个属——榆叶甲属和喜山叶甲属的系统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确立了二者的单系性,并推测了上述两个属的起源及扩散方式。
 
该研究组应用显微切片技术、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及计算机三维重建方法,重构了鞘翅目寄生性甲虫一龄幼虫的全部肌肉、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探讨了昆虫微小化的结构特点,比较了与其他寄生性甲虫及捻翅目的内外形态结构相似性,其研究论文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上。
 
“这些成果不仅为进一步开展大规模的昆虫乃至动物形态学研究工作及相关平台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昆虫形态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与方法。”杨星科表示。
 
《中国科学报》 (2013-01-09 第4版 综合)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