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经科学 > 中文摘要

自然杀伤细胞因何“倒戈”

时间:2013-03-06 17:25来源:科学网 作者:未知
(责任编辑:泉水)
 

中国科大发现胚胎免疫耐受机制

自然杀伤细胞维持胚胎免疫耐受示意图
 
本报讯(记者杨保国)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学院教授魏海明、田志刚课题组发现,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对维持胚胎免疫耐受具有重要调控作用。相关研究不久前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妊娠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胚胎对于母体来说是一个基因不合的异物,母体免疫系统识别后会发生免疫排斥,类似于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但在正常情况下,胚胎不会受到母体的排斥而发育存活,这就是胚胎免疫耐受。其机制此前尚不清楚。
 
在妊娠过程中,母—胎界面存在大量与众不同的自然杀伤细胞,天然杀伤能力很低,但可以产生伽马干扰素,抑制由于胚胎基因不合而产生的炎症细胞,使母体对胎儿并不产生排斥反应。如果母体同时遭遇病毒等病原体感染,会产生大量炎症细胞,导致自然杀伤细胞失去抑制能力,甚至显出杀伤力,最终导致胚胎丢失或流产。该研究1月15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为什么胚胎局部的自然杀伤细胞失去杀伤功能,而变成维持母胎免疫耐受的卫士?该课题组利用微小RNA芯片技术进行筛查,首次发现胚胎局部的自然杀伤细胞富含一种微小核糖核酸分子,该分子在胚胎自然杀伤细胞中的含量是正常自然杀伤细胞含量的近万倍,导致胚胎自然杀伤细胞不能分泌生长因子,失去杀伤功能,转而分泌伽马干扰素,维持免疫调节功能。该研究从新的理论角度解释了胚胎免疫耐受的分子机制。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审稿人认为,该研究发现了母胎免疫耐受的新机制,证明胚胎局部的NK细胞在保障正常妊娠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自然—通讯》审稿人评价说,这项研究发现了IGF-1在人类自然杀伤细胞中的新功能,即IGF-1对自然杀伤细胞的杀伤功能具有促进作用,这将对NK细胞的临床生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报》 (2013-03-06 第5版 综合)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