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发现免疫系统的DNA随种族变化
来自加拿大和美国的14位北美研究人员报道的一项研究破译了人类基因组复杂区域的DNA遗传代码,从而绘制了一幅免疫学领域的新蓝图。研究人员发现了数量可观的人类抗体基因,以及这些抗体基因的工作原理及抗体的防御对象,比对发现它们具有因人而异的现象。这意味着即使针对整个人群设计药物、医疗方案和疫苗,但是其效果存在个体差异性。 已知,免疫球蛋白重链的遗传位点提供了50多个不同的负责编码抗体的基因,B细胞用这些抗体来抵抗感染和疾病。研究人员利用受试者单个染色体,对免疫球蛋白重链(IGH-chain)中编码抗体的所有可能的基因进行了测序。识别出该位点上抗体编码基因的11种遗传组合形式(较大片段DNA的缺失和插入),这些基因所在的区域决定人类抗体基因数量或种类,而且在某些人身上,也关联到疾病的易感基因。研究人员通过对亚洲、非洲和欧洲425名不同血统的人的染色体中某些DNA插入和删除片断进行测序,揭示了抗体组成和种族的关系,种族差异决定了该遗传片段的缺失或存在。借助新型数据采集技术,首次从根本上破译了人类免疫球蛋白重链的基因图谱。这是目前最完整的人类免疫球蛋白重链序列的版本,已经整合到人类基因组工程的官方图谱中。 研究人员表示,该研究表明过去的岁月使得不同人种曾经暴露在某些病原体环境下,引起DNA插入或缺失,从而影响不同的疾病风险。研究结果提示,抗体研究需要考虑DNA样本的种族性。 游文娟 编译自http://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3/04/130418142326.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