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经科学 > 中文摘要

北大韩鸿宾小组实现脑细胞生存微环境可视

时间:2013-06-14 17:07来源:科学网 作者:未知
(责任编辑:泉水)
 

脑研究对象不再囿于脑细胞

由我国科学家发明的一项脑研究专利新技术,将为目前陷入困境的脑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日前,这项由北京大学韩鸿宾教授及其团队发明的技术,在动物活体上实现了神经细胞生存的微观内环境三维可视化成像显示与定量分析。在中国科协组织的第76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上,这引起了与会专家的浓厚兴趣。
 
这项新的脑成像技术转变了以往只针对脑细胞的研究思路,是一项可对脑细胞生存微环境进行活体检测和可视化的专利技术。尽管脑细胞外间隙占据着人脑20%的脑容积空间,但100多年来一直被科学界所忽视。该技术在为神经系统新药研发、干细胞治疗等提供有效技术手段、为这些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和疗效评价方法的同时,可为目前严重危害我国人群健康,却没有明确治疗效果的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病症的治疗研究提供新途径、新方法。
 
过去100多年来,脑科学一直以神经元学说为核心理论根基,在脑病认识水平上不断深入,并取得众多学术成就。然而,迄今为止,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等脑病的临床治疗进展非常缓慢。
 
有关专家表示,如果这项技术在脑认知与脑病诊治研究中能得到普及应用,脑科学研究将进入神经细胞与神经细胞生存微观环境并行发展的新时代。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