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热点聚集 > 生物产业

生物产业大会精彩观点

时间:2013-06-25 17:30来源:云南信息报   作者:未知

“出新药,出标准”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亚平就生物科技创新发展之路进行了演说。张亚平在演说中提到了目前公众较为关心的转基因作物粮食的安全问题。生物技术可以作为一种应用手段对转基因作物进行有效控制。

  随即,张亚平院士指出了中药、民族药品存在面临现代化的一个问题。目前中药、民族药品由于相关标准较低,缺乏有效质量控制,以及同一产品有着不同厂家等等一系列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就是“出新药,出标准”。推出具有特色中药和民族新药,能够解决以往中药和民族药品缺乏深入基础研究的问题。“例如上海生物所推出的中药药典被美国所采纳,这其实也是国外对于我国中药的一种认同。”张亚平解释说。和国际标准接轨,这样做还能有助于中药进入发达国家市场。

  多种金融产品支持融资需求

  国家开发银行规划总监郭明社在会议上首先提到了目前发达国家对生物产业已经开始做出了部署。我国生物产业融资机制尚不完善,融资难的问题已经成为了生物产业发展的瓶颈。而国开行针对这些问题开始有所动作。

  据了解,今年是《关于推进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发展试点工作指导意见(试行)》实施的第一年,国开行是目前唯一参与的金融机构。郭明社称,目前国开行通过金融模式创新推出了多种金融产品以覆盖企业的不同需求,尤其是针对中小企的的融资需求。而多数生物产业公司属于中小企业。据了解,在国家“十二五”期间,国开行与发改委合作每年投资200亿元到中国产业上,总共投资1000亿元。国开行自2012年到今年5月份累计发放贷款406.5亿元用于支持北京、武汉、长沙等地区的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及其项目,其中包括华药、天津天士力(600535,股吧)、深圳迈瑞等企业。郭明社表示国开行将会进一步持续加大对于生物产业的投入。

  “包容性创新与合作”

  美国杜邦公司全球副总裁,杜邦先锋种业中国区总经理William S.Niebur在会上发表了以包容性创新与合作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演说。

  “目前世界有70亿人口,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会超过90亿。而那个时候需要再增加目前的70%的食物和能源才能满足人口需要。”William S.Niebur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目前中国拥有占全世界不到9%的土地供养着全世界20%的人口,William S.Niebur认为目前的可耕种土地面积已近发展到了一个平台期。

  随后,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团董事长潘爱华在会上提出了生物经济的新颖观点,他认为,家庭是社会的密码,单位是社会的基因,而社区是社会的细胞。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