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农业资源在满足人类衣、食之需外,其潜在功能所形成的价值,从生物化学角度看还远未开发。据悉,我国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当量可达到20万亿元以上。所以,我国农业资源的产业化开发,不仅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也为城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农业,特别是粮食维系国计、关乎民生。但是近年来由于受粮食价格影响,种粮收益较低、农业经济质量差,不仅影响了农民对粮食种植的积极性,而且还直接威胁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当前,农业尤其是粮食的产业链条在不断延长,若只局限于种植环节本身,已经无法解决农业的经济质量问题了,必须从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提升。其中,加工环节的拉动作用备受关注。有关专家指出,农业经济质量的改善,关键要从农业本身着眼,应做好农业资源开发这篇“大文章”。
国外曾有媒体将农业资源誉为“人类自然和经济资源中,最大的、也是最后一块宝藏”。
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农业资源”的概念和定位也在不断地丰富、延伸。农业资源不仅包括土地、水等传统意义上的农业自然资源,也应包括粮食、果蔬、畜禽、水产品等农林渔业所生产的一切产品。而且农业资源具有低碳、当量大、可再生等特征,资源自然存量可观,可供加工利用的品种十分丰富。而且,农业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市场空间巨大,产业且具有投资小、收益大、稳定、周期长、持续能力强等特点。
河南主食工业专家刘晓真说,目前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对于农业资源的系统开发还未起步,与社会发展的需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由于农业领域技术创新和应用的缺失,严重影响了农业资源系统开发价值的显现。然而在农业领域,除了颇有争议的转基因技术,以及上世纪初的耕作机械化之外,鲜有新技术进入。正是由于缺乏创新技术的应用,农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转化的质量始终得不到提升。在此背景下,农业资源的市场价值长期背离了其自身的真实价值,无法使农业生产者获得应有的利润。
所以,推进农业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必须要发挥现代科技的主体带动作用。农业是先进技术最有应用价值和前景的产业。从我省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看,正是由于农业资源产业化开发的起点较低,具有底部效应,所以与传统工业相比,农业可提升的空间巨大。
现在到了我们应沉下心来,认认真真地做好农业资源开发这件事情的时候了。各级政府与相关部门一定要转变工作思路,少一些无谓的“政绩工程”,解决好最基础的农业问题才是关乎民生的大问题。 (责任编辑:泉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