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热点聚集 > 农林牧渔

我国首次举办国际植物病理学“奥林匹克”

时间:2013-08-27 10:52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未知

    第10届国际植物病理学大会(ICPP)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开幕。全球76个国家或地区的1650名研究者共同参与了这一被誉为“国际植物病理学界奥林匹克”的盛会。

    植物病理学在全球粮食安全、人类食品与营养健康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年的会议由中国植物病理学会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共同承办,主题为“植物病理学在全球经济中的作用:生物安全,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与会科学家将就植病研究前沿进展、植物病害综合治理、植物—病原物互作的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学、植物抗病育种、生物防治、植物病原学、采后病害与种子病理学、有害生物入侵与植物检疫、生物技术与食品安全等进行广泛研讨。

    大会在北京及其他省市举办9个卫星会议,围绕谷物线虫、大豆疫病、镰刀菌、丝核菌、核盘菌属,以及根健康等开展专题研讨。本次大会是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的全球性植物病理学盛会。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曾士迈担任本次大会主席。大会组委会主席、教育部“长江计划”特聘教授彭友良说,承办这次国际植物病理学大会,向国际同行宣传展示中国植病学研究成果,是几代植物病理学工作者的夙愿。(记者 范建)

  中新网北京8月26日电(记者 马海燕)第10届国际植物病理学大会26日在京开幕。全球76个国家和地区的1650名研究者云集北京,共同参与这一被称为“国际植物病理学界奥林匹克”的盛会。

  大会组委会主席彭友良教授表示,植物病理学当今世界所扮演的角色从来没有如此重要。据预计,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0亿,而粮食无法满足因人口增长带来的势不可挡的需求,需要各国研究者予以重视并携手合作,因此本次大会诸多演讲和会议都围绕此展开。

  在5天的会期中,与会科学家将就世界范围内植物病理学和植物病害治理技术的发展进行深入交流,涉及植物病研究前沿进展、植物病害综合治理、植物-病原物互作的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学、植物抗病育种、生物防治、植物病原学、采后病害与种子病理学、有害生物入侵与植物检疫、生物技术与食品安全等。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说,在未来的发展中,保持农业发展依然是中国的重要政策之一。面对13亿人口,怎样能在耕地减少、农业用水短缺、农业劳动力转移、农业生产成本持续攀升的不利局面中生产出更多、更好、更安全的粮食是一个巨大挑战。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而植物病理学,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深化交流合作有利于提高植物病害控制技术水平,促进粮食产量的提高。 

  据悉,除全体会议外,本次大会还设置有5次主题会议,大会主会场邀请26位知名植物病理学家做主旨报告;设立了66个学科特色的分会场会议、9个专题研讨会,共有303个邀请报告和196个简短学术报告。在北京及其他省市前后还将举办9个卫星会议,围绕谷物线虫、大豆疫病、镰刀菌、丝核菌、核盘菌属,以及根健康等开展专题研讨,期间还将举行植物病理学新技术、新产品的展示展览。

  国际植物病理学大会由国际植物病理学会主办,每五年召开一次。本次大会是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由中国植物病理学会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共同承办,主题为“植物病理学在全球经济中的作用:生物安全,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曾士迈担任本次大会主席。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