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第八章 小儿结核病- -第一节 小儿结核病的特点(3)

时间:2006-07-01 22:12来源:大众医药网 作者:admin
 

 

10~20mg/kg空腹顿报;初治6个月复治1.5年。

链霉素

(SM)

1.对巨噬细胞内菌无作用,酸性环境(干酪组织周围)抑菌作用不大,硷性pH7.8)环境抑菌作用最强.2.不易渗透过血脑屏障. 1过敏反应

2可损害听神经前庭支(硫酸盐)及耳蜗神经(双氢)

3肾功有全者忌用或减量.

肌注2小时 20~25mg/kg最大≤0.75g
氨基水杨酸钠

(PAS)

1.抑菌力低,渗透务差,仅能作用于细胞外菌;2.与INH合用可提高其血浓度. 胃肠反应,肝功损害,皮疹,发热

口服2小时

200mg/kg
(PZA) 1.酸性环境抑菌作用增强,尤为对巨噬细胞内菌有特殊杀灭能力为强杀菌药.2能公布全身各组织可进入脑脊液 减少尿酸排泄,而致血尿酸增高\关节痛.

口服2小时

20~30mg/kg
卡那霉素

(KM)

对INH、SM、PAS耐药菌株有抑制作用。 较SM多见 15mg/kg日注疗程1~2月
紫霉素

(VM)

1.对SM、KM耐药者,对紫霉素仍敏感。2可分布全身组织及体液,脑脊液、胸腹水浓度接近血浓度。 较SM大 10~20mg/kg(〈0.5〉肌注或30mg/kg肌注2/周
(CPM)

(Capreomycin)

抑菌作用接近链霉素但不易产生耐药性。 较SM小 肌注1~2小时 15mg/kg肌注1/日2月后2/周2-4月
乙硫异菸胺(Elionaidum)(1314-th) 1.对耐INH、SM、PAS菌株有抑菌用,2较易渗透到脑脊液 胃肠反应、肝功损害、周围神经炎,精症状偶见 口服2~3小时 10~20mg/kg(<500mg)3~4次分服3~6月

  2.化疗的原则 小儿结核病的合理治疗,应从结核菌在机体的代谢状态和药物性能两个方面考虑,在制定化疗方案时,必须遵循早期治疗、足够剂量、规律用药、足够疗程、联合用药、分段治疗的原则:

  (1)早期治疗可以将生长繁殖活跃的结核菌迅速消灭,以利于病变组织早期修复,可争取不留后遗症。

  (2)足够剂量才能发挥抗结核药物最大限度杀菌或抑菌作用,且患儿亦能耐受而不至产生明显的毒、副反应,保证完成全疗程治疗。

  (3)规律用药才可使已被抑制或减少的结核菌,不再有繁殖活跃的机会,且可防止耐药菌的产生。

  (4)足够疗程才可消灭顽固菌,防止病情恶化和复发。

  (5)联合用药的目的是防止结核菌产生耐药性,因此,必须选择有协同作用的药物联合应用。对副作用相同、有交叉耐药及效力过弱的药物,应避免联合使用。

  (6)分段治疗 一般分为两个阶段:①强化治疗阶段,长程化疗一般为6个月,短程化疗为2~3个月。在此阶段应用强有力的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以达到迅速消灭敏感菌及生长分裂活跃细菌的目的。②巩固治疗阶段,长程化疗多为12~18个月,短程化疗多为6个月。目的在于消灭顽固菌。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3.标准化疗方案我国长期应用的结核病标准化疗方案,是由异菸肼、链霉素等药物组成,各型结核病用药种类、剂量及疗程见表8-4,疗程为12~24个月,因其疗程长,不易坚持达到全疗程,故易复发。

表8-4各型结核病用药种类、剂量及疗程

病 型 用 药 方案 药 物 剂量

(每日mg/kg)

用 法 疗程(月)

备 注

结素试验阳性儿
  • INH
  • INH
  • INH
  • 10-15

    10-15

    10-15

    口服

    口服

    口服

    12

    1

    不同

    以OT(1:2000)或PPD(5a)作皮试,硬结直径≥10mm。

  • 伴有结核中毒症状者 一年内阳转者与开放性肺结核病人接触者。
  • 接种麻疹疫苗后患麻疹、百日咳或流感时采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
  • 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期间。
  • 原发型肺结核
  • INH+EMB
  • (2)INH+PAS

    10-20

    10-20

    10-20

    150-200

    口服

    口服

    口服

    口服

    12

    6-12

    12

    6-12

    EMB每日20mg/kg,6-8周后减至每日10mg/kg
    原发型肺结核(活动型)及支气管结核 INH

    SM

    EMB

    10-20

    20-30

    10-20

    口服

    肌注

    口服

    12

    1

    1-8

  • SM肌注1个月后可改用EMB。
  • ②支气管结核伴有梗阻者可加强的松每日1mg/kg 6~12周

    急性粟性结核

    及结核性脑膜炎

  • INH+
  • SM+

    EMB

    或PAS强的松

  • INH+RFP+
  • SM

    强的松

    (3)INH+

    RFP+

    EMB

    强的松

    15-20

    10

    20-30

    10-20

    150-200

    1-2mg

    15-20

    10

    10-20

    20-30

     1-2

    10-25

    或10

    10-20

    10-20

    1-2

    口服

    或静注

    肌注

    口服

    口服

    口服

    口服

    或静滴

    口服

    肌注

    口服

    口服

    或静滴

    口服

    口服

    口服

    18-24

    4-6周

    3

    18-24

    12

    6-12周

    24

    4-6周

    3-6

    3

    6-12周

    24

    4-6周

    3-6

    24

    6-12

  • INH每日最大不超过500mg(包括静滴及口服),病情重昏迷者可静滴。足量1-3个月后。可酌情减至每日10mg/kg

  • RFP每日最大不超过450mg
  • SM每日最大不超过750mg用时应定期测听力。连用4周后,改为每周3次,持续三个月。
  • 重症者,PAS可将全日量溶于10%葡萄糖液中(稀释为2-4%避光静滴),于2-4小时内滴完,应新鲜配制。
  • 第二方案中停用RFP时应加用EMB。
  •   录自《儿科基础与临床》P1090(上海科技出版社1988)

      4.短程化疗 能否坚持规律用药到满全疗程,是化疗成败的关键,而病人坚持用药率与疗程成反比,因此,缩短疗程已引起普遍重视和取得了初步成效。二个全杀菌楷、特别是强化治疗阶段四药(异菸肼、利福平、链霉素、吡嗪酰胺)联用,六个月疗程可获满意的治疗效果。国内小儿结核病的短程化疗方案也在探索中。考虑小儿抵抗力差、易并发结核性脑膜炎等因素,小儿结核病的短程化疗,以九个月为妥。如强化治疗阶段,选用异菸肼、利福平、链霉素三药三个月,巩固治疗阶段先用异菸肼利福平三个月,而后异菸肼再用三个月。

      五、小儿结核病的预防

      (一)提高机体免疫力

      1.接种卡介苗以人工的方法,将减毒的牛型结核菌株制成菌苗,接种于人体,使身体对结核菌产生免疫力。其效果是肯定的,但非绝对的。接种卡介苗可以大大降低原发型结核病及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除出生时进行第一次接种外,还应分别于5~7岁、12岁及18~20岁进行复种,每次接种后8~12周要作OT试验,以检查接种效果,如果阴性应再补种。一般地说,皮内法接种者,OT试验的转阳率较高,皮上划痕法的转阳率不及50%。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急性传染病恢复期、注射部位有湿疹、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或严重的免疫缺陷病患儿,均不宜接种卡介苗。

      2.加强营养和体格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积极予防小儿急性传染病。

      (二)隔离传染源

      小儿结核病的传染原,主要是成人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尤其是密切接触者如家庭成员、保教人员中的菌阳患者。因此,宜积极发现传染源,并给与隔离和治疗。以保护小儿不受感染。此外,还要注意环境卫生,禁止随地吐痰,加强乳牛的管理和检查,乳品须煮沸消毒等。

      (三)药物预防

      对未种卡介苗、OT试验呈阳性反应的3岁以下婴幼儿,与菌阳肺结核患者有密切接触(如父母、家庭成员或其它保教人员)的婴幼儿,已种卡介苗而OT试验呈强性反应(结直径≥15mm)者,均应口服异菸肼每日10mg/kg,进行预防性治疗,疗程6~12个月。对OT试验阳性的小儿在患麻疹、百日咳等急性传染病时,亦应口服异菸肼每日10mg/kg,进行预防治疗,至疾病恢复正常后即可停药。因其它疾病须用肾上腺皮质为激素治疗、而OT试验阳性的患儿,在服用激素期间,宜服用异菸肼每日10mg/kg,以防结核病灶的扩散、复发。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9)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