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第六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2)

时间:2006-07-22 21:44来源:大众医药网 作者:admin

  (四)霉菌感染可用二性霉素,首次10mg加入液体中静滴,后每次增加5-10mg/d,直到0.5-1mg/kg/d,总剂量达3.0g,共6周。大蒜液,5-氟胞嘧啶,密康唑或酮康唑均有一定作用,但疗效均不如二性霉素。

表3-6-1  革兰氏阴性杆菌心内膜炎的抗生素治疗

致病菌 抗生素(每日剂量,分2-3次静注) 疗程(周)
(1)大肠杆菌 ①氨苄青霉素6~8g+卡那霉素1~1.5g
②氨苄青霉素6~8g +庆大霉素24~32万u
4~6
4~6
(2)变形杆菌 氨苄青霉素6~8g+卡那霉素1~1.5g 4~6
(3)肺炎杆菌 先锋霉素Ⅰ4~6g+庆大霉素24~32万u 4~6
(4)绿脓杆菌 ①羧苄青霉素20~40g+庆大霉素24~32万u
②羧苄青霉素20~40g妥布霉素150~250mg
4~6
4~6
(5)产硷杆菌 链霉素1.5~2g+氯霉素2g肌注 6
(6)厌氧杆菌 林可霉素1.8~2.4g+氯霉素2g
红霉素1~1.5g+氯霉素2g
4~6
4~6
(7)沙门氏菌属 氯霉素2g+增效磺胺*2g口服
氨苄青霉素6g+增效磺胺*2g口服
4~6
4~6

  *增效磺胺系磺胺甲基异恶唑0.4g+ 甲氧苄氨嘧啶0.08g 合剂

  一般用药3-5天后,若体温有下降,白细胞下降,心率减慢,说明治疗有效,如经充分剂量抗生素治疗仍无效果,则需停药数天观察,再送血培养。

  赘生物存在是抗生素彻底控制本病的难点,但抗凝治疗不能抑制赘生物形成,且疗效也难上肯定,并有导致脏器出血的危险。

  三、治愈标准及复发 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脾脏缩小,症状消失者,在抗生素疗程结束后的第一、第二及第六周分别作血培养,如临床未见复发,血培养阴性,则可认为治愈。本病复发率约5-10%,多在停药后6周复发,复发多与下列情况有关:①治疗前病程长,②抗生素不敏感,剂量或疗程不足,③有严重肺、脑或心内膜的损害。有上述情况者治疗时抗生素剂量应增大,疗程应延长,复发病例再治疗时,应采取联合用药,加大剂量和延长疗程。

  四、手术治疗 下述情况需考虑手术治疗:①瓣膜穿孔,破裂,腱索离断,发生难治性急性心力衰竭。②工人瓣膜置换术后感染,内科治疗不能控制。③并发细菌性动脉瘤破裂或四肢大动脉栓塞。④先天性心脏病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经系统治疗,仍不能控制时,手术应在加强支持疗法和抗生素控制下尽早进行。

  预防

  有风湿性瓣膜病或先天性心脏病,需注意口腔卫生,及时处理各种感染病灶,施行手术或器械检查前应给予抗生素预防。心内膜炎往往发生在术后两周左右。

(马淑坤)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17)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