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性心肌病所引起的充血性心力衰竭,钴与酒精有协同的毒性作用。 ⑦维生素: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一般胃纳较差,加上低钠饮食缺乏味道,故膳食应注意富含多种维生素,必要时应口服补充维生素B和C等。慢性维生素B1缺乏可招致脚气性心脏病,并诱发高排血量型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叶酸缺乏可引起心脏扩大伴充血性心力衰竭。 ⑧其他:为了限制总热能的摄入,过量饮酒者难于获得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以及其他必需的营养成分。此外,国外报告酒精可引起心脏病患者的排血量减少及动脉压下降以及左心室工作效能和扩张时间指数(tension-time indes)降低,故过量饮酒于本病防治不利。当然少量黄酒并非绝对禁忌,需根据个体情况而定。啤酒含钠量较高,宜避免之。 较淡的咖啡和茶水可以随意饮用,但如引起患者失眠或心悸则宜避免。 香烟对心力衰竭患者有害无益,特别是对有气急、咳嗽和左心衰竭患者尤为不利。吸烟尚可影响心率和血压,并诱发心律夫常。 (2)膳食的实施原则上应采取低钠、低热能。膳食宜平衡、清淡、容易消化且富有营养(包括足够的维生素、中度蛋白质、适量的碳水化物和脂肪以及其他无机盐等)。应注意少吃多餐。每日总量分五次摄取,以减轻外销后胃肠过度充盈、膈的抬高和避免心脏工作最的增加。高碳水货物摄入有时可引起室性过早搏动。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宜将晚餐时间提前,晚饭后不进或少进任何食物或水分。钠盐的摄入量则应视病情轻重而定,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对于极轻度的心力衰竭患者,可摄食不用盐烹调的膳食和避免咸味食物,同时每日另外给予食盐1~2g(小号牙膏盖平装含盐量为1g),进餐时随意加在菜上,这样滋味较为适口,易为病人接受。一般中度或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饮食,最好于治疗开始2~3天内每日早餐给豆浆250ml,大米粥250ml(可加适量糖)和青菜(可用油炒,但不加盐和酱油),午餐及晚餐各给大米饭一中碗,豆腐、鲜肉类或淡水鱼30~60g,青菜及素油少许。此外,患者可吃适量水果,复合维生素B和C各1片及茶水。此种低钠、低热能饮食约含钠量400~450mg(表28-8)。 表28-8 低钠(<500mg)食谱
类似此种饮食可使患者感到舒适、轻松,并使其脉搏变慢,血压下降,基础代谢率降低,从而减轻心脏负担,使心功能得到改善。绝大部分病例在充血性心力衰竭获得控制、水肿消失后,宜维持含盐较低的饮食,即每日钠摄入理2000~3000mg(相当于食盐5~7g)。表28-9列举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宜忌食物,供参考。 表28-9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食物选择
低钠饮食的滋味可用调味品(忌用味精)和调换烹调方法使病人容易耐受。至于各种代盐品(如氯化钾的代食盐或酱油)都不能使病人满意,以不用为佳。肾功能不全患者长期使用含氯化钾的代盐品可致高钾血症,故仅能间隙使用。长期利尿或有血钾偏低者可摄食一些含钾、镁量较高的食物。 (3)营养与药物的相互作用,营养与药物的相互作用在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表现得特别明显。首先,营养可能影响药物。例如,低钠饮食时若过多地使用利尿剂极易引起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钾血症,并进一步诱发洋地黄中毒,但当适当补充钾盐时则可使洋地黄的毒性反应得以纠正。镁也有类似的作用。此外,当应用足量洋地黄后,若给予过多的高碳水化物饮食,或静脉滴注钙或高渗葡萄糖,则因营养因素对洋地黄的协同作用而可引起一时性的低钾血症,从而诱发异位节律。又如采用利尿剂治疗的病人,若过多地给予味精,则可引起暂时性血钠过高,个别患者可出现头痛、四肢灼感和胸痛。国外已有报道,并称之为“中国餐馆综合征”。其次,药物也可影响营养的摄取、吸收和代谢。例如,洋地黄类药物可引起厌食、恶心、呕吐;利尿剂可引起钠、钾、镁及维生素的丢失;雌激素等可引起水钠潴留。此外。某些药物,如小苏打、阿斯匹林等均含有钠。这些在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都必须充分重视。 (责任编辑:泉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