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6.2 钙和磷(2)

时间:2006-07-22 22:10来源:大众医药网 作者:admin

  膳食脂肪对健康人的钙吸收影响不大,但使脂肪吸收不良或患脂肪痢患者的钙吸收降低。钙能与脂肪酸形成皂钙,当脂肪酸碳链增长,不饱和度降低时,钙的利用率更低。中链脂肪酸能改善脂肪和钙的吸收。婴儿代乳粉、胃切除或胆汁性肝硬变患者的饮食中应用颇适宜。

  膳食中补充磷2g·d-1,共15天,钙平衡得到改善。摄取钙800~20000mg·d-1时,改变磷的摄取量,对成人钙吸收不降低。低体重婴儿用钙磷比为0.56~2.4的配方膳喂养时,钙的吸收与磷的水平无关,只与钙的摄取量有关。以前认为钙与磷在肠道结合成正磷在肠道结合成正磷酸钙难溶于水,因而降低钙的吸收,所以强调膳食钙磷比例,现在看来并非如此,但仍应进一步研究。一般膳食中磷含量为钙量的2~4倍。

  维生素D可促进小肠吸收钙(详见第五章)。乳糖在远端肠段吸收,增强钙的扩散转运,它被乳糖酶水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改善钙吸收。婴儿摄食含乳糖的配方膳钙吸收率为60%,不含乳糖的钙吸收率只有36%。人们认为肠菌使乳糖发酵酸,降低肠腔PH,抑制细胞的有氧代谢,形成乳酸钙复合物而增加钙吸收率。其它糖如蔗糖、果糖也能增加钙吸收率。

  蛋白质被消化成氨基酸,如赖、色、精、亮、组等氨基酸,与钙形成可溶性钙盐,促进钙吸收。碱剂、应激和卧床不动、食物在消化道中停留时间长,都使钙的吸收率低。

  影响钙利用率的生理因素见表6-3。男子吸收钙优于女子。妇女接受雄激素时,钙吸收增加。随着年龄增加,钙吸收下降。60岁以上的老人钙吸收极差。进食钙300mg·d-1,连续4~8周,20岁青年比68岁老人空肠吸收钙多45%;若摄入2000mg·d-1,则多35%以上(图6-3)。207名妇女每天摄取650mg钙,停经前钙平衡-200mg·d-1,停经后-43mg·d-1。绝经妇女雌激素分泌少,钙主动转运吸收降低,骨回吸增加,钙丢失容易引起骨质疏松。以雌激素治疗半年,钙吸收改善20%,血清1α25-(OH)2D3水平改善40%。儿童骨的生长发育旺盛,钙吸收率可达摄入量的75%,其中14%积储在体内。

表6-3 影响钙利用率的生理因素

增加 降低
维生素D过多 维生素C缺乏
钙缺乏 停经
磷缺乏 老年
孕妊  
接受  

图6-3 钙摄取量对老年人和青年人钙吸收率的影响NS:无明显差别

  许多疾病例如吸收不良综合症、肝硬化、慢性肾功能衰竭和糖尿病等,外科手术如部分胃切除等均降低钙的吸收。

  ②排泄:吸收的钙的大部分经肠粘膜上皮细胞的脱落和消化液的分泌排入肠道。除来自膳食的钙以外,小肠消化液有600mg,肠内总钙量约为1200mg/天,其中600mg重吸收(reabsorption),900mg由粪排出,250mg由尿排出,20~350mg由汗排出,高温作业者汗多,钙在汗中的浓度增加,损失钙可高达1g·d-1。接受期妇女乳中排出的钙约为150~300mg·d-1

  粪钙包括未吸收摄入钙和分泌到胃肠道内源钙。每天进出体内的钙大致相等,处于平衡状态。即钙摄入量=粪钙+尿钙。男子内源钙平均为194±73mg·d-1,其中不吸收者即内源粪钙,平均为130g·d-1。粪钙对钙平衡的调节作用甚小,也不受蛋白质摄入量的影响。

  钙吸收后进入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肾小球滤液和骨盐可交换部分的钙不断地进行交换,40~50次·24h-1。正常膳食时,钙在尿中的排出量较为恒定,约为摄入量的20%左右。尿钙和摄入量呈指数关系,与肠吸收的钙正相关。因此,不管膳食摄入钙量变化多大,尿钙排出量的变化不大。它与蛋白质摄取量正相关,有昼夜节律,白天排出多,傍晚最少。

  经肾小球滤出的钙,男子平均为10,000mg·24h-1,其中99%在肾小管重吸收,仅排出100mg。当血清钙浓度〈75mg·L-1的低钙状态时,钙完全肾小管重吸收。高钙血症时,尿钙增加,但很少〉500mg·d-1。Ca2+和Na+同在近曲小管主动转运,钠调节游离子的排出。大部分钙在近曲小管、享利襻升支,其余在远端肾单位重吸收。肾脏不能控制体钙的清除,骨代谢病时骨质迅速破坏,肾无清除能力,因此出现高钙血症。PTH、苯噻嗪类利尿剂、低血钠、肾上腺皮质激素、PTH或维生素D过多、制酸剂、高蛋白镁膳、卧床等能使尿钙排出增加.

  ③储留:学龄前儿童分别供给钙339、555、704和904mg·d-1,钙储留量分别为60、103、125和154mg·d-1,储留量和供给时呈正相关。但是也有摄入量相差很大而储留量差不多的。可能机体对钙的需要不同而影响其储留。磷摄入过多对于钙的储留影响不大。

  综上所述,膳食钙供给充足时,机体将根据需要来增减钙的吸收排泄和储留。PTH、CT和α25-(OH)2D3是调节钙代谢的重要激素,它们协同其它激素与磷,保持钙的内环境稳定。

  (4)需要量 估计钙的需要量有两种方法:①测定各种年龄幼小动物和死亡婴儿体内内含钙总量,借此以估计在不同年龄阶段钙在体内的平均每日储留量,并考虑到钙的内源损耗,即可估计出人体钙的需要量;根据需要量再考虑膳食中钙的平均吸收率(20~30%),即可估计钙的供给量;②平衡法,常用于成年人,也可用于婴幼儿青少年孕妇和乳母,但对他(她)们应当要求达到适当的正钙平衡。

  许多膳食调查的资料指出,我国人民钙摄入量偏低。1.5~6岁儿童的钙摄入量为0.16~0.30g,多数只有供给标准的20~50%,农民多数摄入0.4g,少数在到标准。老人(69岁~80岁)钙摄入量较少(230~260mg/·d-1)。青少年(12~22岁):0.40~0.85g。

  尽管钙的摄入量很低,但从未见钙缺乏病的报道。欧美国家成人钙摄入量(mg·d-1)为800~1000,印度和日本为300~400。秘鲁志愿受试者每天摄取钙100~200mg,仍能维持钙平衡。人对低钙摄入量有适应性,是依靠1α,25(OH)2D3调节肠对钙的吸收率而实现的。

  钙的需要量与膳食蛋白质水平有关。当摄取钙500mg·d-1时,蛋白质摄123g者的负钙平衡比46g者更甚。若摄入95g则必需800mg钙才能得到正钙达100mg以上,占总排出量的30%,供给量应增加。寒区阳光不足,皮肤形成维生素D3少,钙吸收差,再加蔬菜水果不足,钙易缺乏,因此寒区居民钙的供给量应该提高。

  足月婴儿含钙9.5g·kg-1无脂体重,脂肪占体重的11%,体重若为3.25kg,钙量是9.5*3.25*(1-0.11)=27.5g,其中50%是在孕妊的最后一个月中积储的,约300mg·d-1孕妇膳食中钙量在700~1200 mg·d-1,不会损害生殖过程。

  幼婴早期吸乳650ml,得钙200mg·d-1,8个月时获350 mg·d-1,估计维持需要量为3mg mg·kg体重-1,利用率为30%,乳母需要1~2g钙才能保证供应哺乳和骨的代谢平衡。粮农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组推荐孕妊期最后的三个月和授乳时钙的需要量为1200mgd ·­1.但是有许多妇女在钙摄入较低时也能适宜地哺乳。

  早产婴儿大约需要90~120mg钙·kg体重-1 ·d-1,全奶粉100 g·kg体重-1就可提供此量,足月婴儿平均重4kg,从母乳得钙235mg·d-1,三个月的婴儿得钙300 mg·d-1,足以满足骨的需要。配方膳喂养婴儿到1岁,使骨生长发育所需钙〈600mg·d-1。1~10岁  儿童在维生素D供应充足时,每天有800mg钙可以保证骨骼的正常生长。

  青春期前儿童骨骼生长迅速,钙储留量最大,需要量可为成人的2~4倍。日本建议这时的需要量为1.0~1.5g·d-1

  多数青年人和中年人摄取钙600~1000mg·d-1,可获正钙平衡,但骨质疏松病人呈负钙平衡。长期每天分别摄取500和1500mg钙的两组,比较他们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未见有差别。但出现病状者与同年龄正常组比较,其钙的摄入量较低。

  含动物蛋白和磷丰富的膳食,钙磷比值低,促进排出和PTH释放,使骨质量进行性地下降。固定老弱和相对不活动,骨的脱矿化作用增强。特殊的饮食习惯也可引起尿钙的排出增加而呈负钙平衡。上述情况钙的摄入量足够的。老年人食入钙少,阳光照射不足,容易缺乏维生素D,使钙吸不良,因此  正常人摄入钙10需要量要稍加提高。补充钙防止老年骨丢失,可预防骨质疏松和绝经妇女的病理性骨折。

  00~2500 mg·d-1,并不发生高钙血症,而溃疡病人消耗大量乳和含碳酸钙的制酸剂,钙摄入多将引起钙血症且很快损坏肾功能。类肉瘤或肾石病人摄入钙800~1500mg·d-1,并补充维生素D,可以出现高钙血症。最近发现牙周病患有骨回吸,可能是骨折疏松前的情况。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钙供给量标准(mg·d-1)如下:从初生至10儿童,600;10~13岁,800;13~16岁,1200;16~19岁,1000,成年男女,600;孕妇,1500;乳母,2000。英国成年男女供给量标准为500,孕妇,乳母各1200mg。WHO的标准,成年男妇为0.4~0.5g,孕妇乳母为1.0~1.2g。

  (5)食物含量  乳及乳制品含钙丰富,吸收率高。水产品中小虾米皮含钙特多,其次是海带。干果豆和豆制口及绿叶蔬菜含钙亦不少。谷物、肉类和禽类含钙不多。骨粉含钙20%以上,吸收率约为70%。蛋壳粉含大量钙。膳食中补充骨粉或蛋壳粉可以改善钙的营养状况。一些食品中钙的含量见表6-4

 

图6-4 正常人血浆磷的状态

  6.2.2磷

  磷在生理上和生化上是人体最必需无机盐之一,但在营养上对它很少注意。因为细胞中普遍存在磷。动植物都有磷。

  (1)体内的分布 成人体内含磷750±50g,11C~14 g·kg-1无脂肪体重,约占体重的1%,矿物质总量的1/4。其中87.6%以羧磷灰石的的形式构成骨盐储存在骨骼和收牙齿中,10%与蛋白、脂肪、糖及其他有机物结合构成软组织。例如大脑含5g磷、肝含4g,其余分布于骨肌、皮肤、神经组织和其他组织及膜的成分中。软组织和细胞膜中的磷,多数是有机磷酸酯。骨中的磷为无机正磷酸盐,几乎都在矿物质相中。

  生物体液中的磷酸盐形式,其浓度以磷表示。血浆中大部分磷是超滤的,能自由地通过肾小球膜,12%左右与蛋白质结合而不能通过膜(图6-4)。新生儿血浆含无机磷酸盐约为55mg·L-1。六个月的婴儿血磷在65 mg·L-1。15岁左右可达到人血磷水平。正常成年人的血浆中无机磷酸盐的浓度是25~44mg·L-1。男子可保持到30岁,以后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妇女在20~35岁就渐渐下降,40岁以后升高,可能与停经、雌激素减少及骨回吸程度有关。在同一个体中夏天高,也有一定的生理变化,波动可达10~20mg·L-1。主要因为磷酸盐在细胞内外液间的突然移动,并非净得失。已糖如葡萄糖,激素如胰、胰岛素胰高血糖或肾上腺素使糖代谢加强时,无机磷酸盐进入细胞形成各种磷酸酯而使血下降。急性呼吸性碱中毒膳食磷摄入低禁食或饥饿都导致血磷降低。酸中毒、组织分解代谢异常或在治疗新生物时细胞释放磷,出现血磷过高。血浆无机磷酸盐水平的变化有助于调节骨转换率。易变的磷库的储存量平均为1.2g,1天内的转换10次。各个器官的转换率不同,大脑最慢,红细胞最快。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4)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