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5.3 维生素D(2)

时间:2006-07-22 22:10来源:大众医药网 作者:admin

   5.3.5来源

  鱼肝油、牛奶、蛋黄等动物性食品中有维生素D3,蕈及麦角中维生素D2,皮肤中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变为维生素D3前体(Previtamin D3),然后在一定温度下异构为维生素D3,这一过程比较缓慢,37℃时维生素D3可达80%,温度低时转换率小些。皮肤中维生素D3与前体仍继续异构为维生素D3为机体所利用。因其转变过程缓慢,不致产生毒性,血浆25(OH)维生素D3不超过80%,温度低时转换率小些。皮肤中维生素D­3与前体呈一定的平衡。血浆中有维生素D3结合蛋白,可将维生素D3从皮肤中带到血流中,这种蛋白不与前体结合。为了获得新的平衡,前体不断地变成维生素D3。停止照射后,皮肤中储存的前体仍继续异构为维生素D3为机体所利用。因其转变过程缓慢,不致产生毒性,血浆25(OH)维生素D3不超过80ng·ml-1,摄取大剂量者可上升到400 ng·ml-1,易产生毒性。

   5.3.6临床应用及大剂量的毒性

  维生素D除防治维生素D3缺乏病外1,25(OH)2D3可防治下列病症:①肾性骨病,肾功能不全缺少1位羟基化酶,体内不能合成1,25(OH)2D3必须从体外摄取;②难治疗抗维生素D3佝偻病,由于遗传因素,磷从肾排出过多;③甲状旁腺素缺少症,患者不能在低血浆Ca时产生1,25(OH)2D3;④抗维生素D的佝偻病,维生素D供应正常但仍有佝偻病,由于代谢上的缺陷,不能1位羧基化;⑤癫痫病人使用苯巴比妥可能导致骨病。也可用25(OH)2D3的生理剂量为1μg/天。此剂量也可作为治疗剂量。

  维生素D中毒剂量与生理剂量相差不多,婴儿服用50μg(200IU)或更少一些可以导致血钙过多,肾功能不全。成人中毒剂量个体差异较大,有人口服2000IU中毒现象,口服5000IU者易中毒,口服量不能超过800IU。用维生素D治疗时,要检查血钙水平,如血钙正常不致中毒,轻度中毒有呕吐,食欲不振等现象,重者可致死亡。维生素D毒性可由于血流中25(OH)2D3水平高代替1,25(OH)2D3与蛋白受体结合,因此1,25(OH)2D3不能进入细胞,也不能起控制钙的吸收及动员骨钙的作用,因此血钙水平高,而使肾、心脏及主动脉钙化,治疗维生素D过多时可用低钙膳及动员骨钙的作用,因此血钙水平高,而使肾、心脏及主动脉钙化,治疗维生素D过多时可用低钙膳及糖皮质激素以减低血清钙的水平。

  中毒时尿中排出Ca量过多比血钙过高发生较早,尿钙过高易形成肾结石。

  维生素D及25(OH)D3可以储存,维生素D储存时间一般为1~4个月,有的可达18个月之久。维生素D代谢物也可产生中毒现象,但由于其生物半衰期短,中毒时间也较短,25(OH)D3可达数周,1,25(OH)2OH3仅有数日。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14)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点击: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