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 2, 2006 参考 NATURE CHINA如有出入,以英文原文为准 封面故事:黄石公园的火山口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所在位置,是地球上最大火山之一,是一处超级爆炸性火山,最后一次喷发发生在大约64万年前,喷发过程中喷出的物质多达1000立方公里。超级火山对地形、气候和生物圈具有深远的影响,所以研究人员曾通过很多不同方法来研究它们。现在,利用来自欧洲航天局的ERS-2卫星的雷达干涉仪数据,来自美国地质调查局的一个小组在黄石发现了一个异乎寻常的特征,即一个以火山口北部边缘为中心的面积很大的区域(面积为30乘40公里)的隆起。更为异乎寻常的是,在该区域的隆起过程中,火山口的底部沉降了。这种类型的变形以前没有被发现过,它对了解大型活动火山口的动态过程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期封面所示为世界最高的间歇喷泉“汽船间歇喷泉”,是由黄石公园的地质学家Henry Heasler于2003年10月23日拍摄的。 关于细胞早期演化的一个新观点 “基因内区”(intron)即基因中间的垃圾DNA序列,它们在信使RNA(mRNA)被转录成蛋白之前就被切离了。它们的发现促使科学家对细胞早期演化进行认真思考。William Martin 和 Eugene V. Koonin在本期Nature上提出一个新观点,来解释在形成真核细胞核的过程中的第一个演化步骤。该观点假设,细胞核包膜最初作用是充当一个细胞内的过滤器,以便让拼接过程(很慢)能够完成,从而使转录过程(很快)只发生在完全处理过的mRNA上。 印度洋地震数据的分析结果 2004年12月26日发生的灾难性的苏门答腊·安达曼地震,是发生在现代空间测地学和宽带地震学时代的第一个特大型地震,现在,研究人员正在对在该地震发生过程中收集到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人员利用由“近场区”的约300个观测数据构成的一个数据集,生成了一个反映作为这次地震开端的断裂过程的模型。这个断裂长度超过1500公里,宽150公里。一个引人注目的特征是,珊瑚礁隆起在南方突然终止,这可能是由海床结构上的一个不连续点造成的。 立体阵列同位素标记 一种被称为“立体阵列同位素标记”(英文简称为SAIL)的新方法,有可能将利用NMR光谱进行的常规蛋白结构测定方法所能测定的分子量范围扩大两倍以上。虽然NMR(核磁共振)可用来确定溶液中的蛋白结构,但却难以判读具有扩展的或交叠的共振线的谱图或信噪比低的谱图,而这些现象是分子量较大的蛋白所常见的。这种新方法(是在与“钙调蛋白”和“麦芽糖糊精”结合的蛋白上试验过的)利用专门合成的氨基酸来取代蛋白中关键位置上的氘原子,而不是氢原子。所得到的NMR谱图比利用传统技术得到的NMR谱图更简单,信噪比更高。 喷射流被证实依靠磁场来校准 狭窄的、校准的喷射流发生在一系列天体物理来源上。解释这种喷射流校准过程的理论经常需要涉及磁场,但此前并没有观测结果来佐证。Vlemmings等人首次证实,一个喷射流的确是通过磁场来校准的。这个喷射流来自一个已经发生演化的恒星(即“老的”恒星),编号为W43A,它正在迅速变成一个行星星云。有一种观点认为,这些喷射流决定着明显不对称的行星星云的形状。现在,这个发现为该观点提供了支持。 “土卫六”大气层中甲烷的补充来源 土星最大卫星“土卫六”的富含氮气的大气层中5%的甲烷,若没有一个甲烷来源来补充它,将会在几千万年后消失。在“卡西尼-惠更斯”探测器到达土星之前,科学家曾认为,最有可能的甲烷补充来源是几百米深的液态烃类海洋,但却没有发现这种海洋存在的迹象。现在,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以笼形水合物形式储存的甲烷间歇性地释放甲烷气体(与一个富含氨的由水构成的海洋有关)的过程是最有可能的补充来源。这个模拟结果与“卡西尼”探测器掠过该天体时拍摄到的一幅图像是一致的,该图像显示了一个可能存在的冷火山。 太干净不是好事 硅纳米线很有希望用作极小的电子装置的元件,但我们对生长它们的通常方法却知道得很少。新的研究工作表明,过于干净实际上会阻碍纳米线的生长。它们是通过“气体-液体-固体”方法做成的,在这种方法中,某种金属(比如说金)的一个微小液滴从一个气态的前体分子中吸收硅原子。当该液滴对硅的吸收达到饱和时,它就会生长出一个固态的、圆柱形的硅晶体来,其直径由液滴的大小来决定。但在极端干净的条件下,来自液滴的金原子会在正在生长的纳米线表面上迁移,导致畸形的结构。 安第斯山区发现4000年前的玉米 近几十年来,关于南美低地地区早期农业的知识呈爆炸式增长。关于高地地区农业生产的知识相对缺乏,但却非常需要,因为安第斯山脉是印加文化和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前的其他文化的所在地。Perry等人报告了来自秘鲁南部高地地区一个名叫Waynuna的考古点的4000年前的玉米和其他植物的残留物。这一发现将安第斯山脉南部玉米的历史纪录至少提早了1000年,为人类有意地将植物类食物从热带森林向高地转移的观点提供了直接证据。 解释珊瑚礁多样性的中性理论 全球珊瑚礁的减少,更加说明了我们需要了解这些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是怎样维持的。大多数已有的理论将生物多样性解释为每个物种生态角色上的差别所产生的后果,但最近一种比较极端的观点占了上风。这一被称为统一的中性理论的观点是这样来解释生物多样性的:它假设不同物种从种群统计角度讲是相同的,其数量的变化是通过出生、死亡和扩散的偶然变化来实现的。珊瑚群落的结构特征使其成为验证这一理论的理想之地。但在太平洋珊瑚礁中对中性理论所进行的一次新的验证中,该理论却失败了,而且令人吃惊的是,现实情况与中性理论正好相反。该发现说明了地方因素在珊瑚多样性中的重要性。 (责任编辑:泉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