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热点聚集 > 科技评论

骆敏舟:产学研结合不走寻常路

时间:2010-12-21 05:41来源: 作者:

  “我是一个创业者,我希望办一家国内一流的研究所,还希望能创造几十亿的产值。如果能完成这两个目标,我就此生无憾了。”

  37岁的骆敏舟看起来和别的科研人员没什么不同:知识分子模样的打扮,一提到科研就神采奕奕;但他和其他科学家又有着许多不同:“我是一个创业者,我希望办一家国内一流的研究所,还希望能创造几十亿的产值。如果能完成这两个目标,我就此生无憾了。”

  骆敏舟是中国科学院常州先进制造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以下简称中科院常州中心)主任,同时也是该中心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的常务副所长。

  2006年成立以来,年轻的中科院常州中心先后承担了国家“863”、“973”计划项目6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专项8个,省级以上重大科技项目42项,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7个。不过最让骆敏舟引以为傲的,还不只是这些数字。

  “4个人开着一辆破车就来了”

  2006年11月6日,在中科院副院长施尔畏与常州市市长王伟成的见证下,现在的中科院常州中心正式成立,这标志着常州成为中科院重要的技术转移中心和成果转化基地。

  中科院常州中心重点围绕先进制造业,开展技术转移和技术研发,并力图与企业紧密合作,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构建面向社会的应用技术研发与转化平台,实现科技成果规模产业化。

  骆敏舟原来在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工作,现在他已是中科院常州中心“元老”之一。

  “我最开始来常州的时候,也没有想太多,只是想着能把一些项目拉到合肥去做,为了响应路甬祥院长让各研究所走出去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号召嘛。”骆敏舟对《科学时报》记者说,“不过常州市政府非常聪明,当即表示希望能留我们在这里做一些研发。”

  当时常州市领导带骆敏舟一行去常州科教城参观他们的实验室,骆敏舟发现,实验室里的加工与检测设备精度非常高,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但这些设备使用门槛比较高,所以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这里太缺人了。”骆敏舟回忆道。

  常州的先进装备制造业闻名遐迩,大大小小的民营企业有6万多家,其中制造业占了半壁江山。“走在常州大街小巷,你会发现几乎家家户户都是公司。”骆敏舟说,“但这些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就会出现一些技术上的瓶颈,因此它们对技术的需求也是十分迫切的。”

  一方手里有大把技术,一方手里有大量需求,双方为什么不能合作呢?巨大的发展潜力让骆敏舟感到热血沸腾,于是他们“4个人开着一辆破面包车,叮叮咣咣地就来了”。 (责任编辑:glia)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