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小麦播种后到现在,华北大部分地区降水稀少,全国农作物受旱面积6039万亩,其中重旱898万亩。小麦生产第二大省——山东省已出现持续120多天的大旱,全省有3000多万亩小麦受旱,占山东省小麦播种面积的55%以上,部分地区出现了60年一遇的严重干旱,小麦重旱面积已超过540多万亩。由于未来一段时期华北还将持续干旱,面临着继2009年之后的又一场冬春连旱的大旱。 黄淮海是我国华北大粮仓,是我国夏粮主产区,在我国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从上世纪70年代以后,该地区年降水量就有减少的趋势,同时气候明显变暖,加剧了干旱缺水的危害,也导致小麦冻害有增加的趋势,干旱冻害交加发生,对作物丰产带来严重威胁,成为党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心腹之患。 当前,华北干旱还在迅速扩大,虽然对大面积冬小麦越冬没有太大影响,但考虑到如果冬春连旱,小麦返青拔节期是需水量很大的时期,是春季分蘖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小麦分蘖两级分化和提高成穗率即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秋冬季土壤蓄水不足,对春播作物将带来严重影响。 针对华北地区当前和未来的干旱问题,为了保障华北农业全局不受干旱的严重影响,科学抗旱,提高抗旱效率,笔者建议当前的抗旱措施如下。 1.要加强气象干旱、土壤干旱、作物干旱的动态监测和深入调研,根据不同区域气象干旱、土壤干旱、作物干旱的不同受旱程度,进行分类科学指导。气候干旱不等于农田干旱,农田表层土壤干旱不等于作物受旱。在土壤缺水严重的时候,只有作物出现枯黄而不是(冻)青干,才是作物受旱严重的表现。由于播种推迟造成的弱苗田容易出现抗旱能力减弱,但不一定是土壤水分缺乏。灌溉田土壤龟裂,并不一定说明土壤干旱。因此,要根据每块农田的墒情和苗情具体情况分类管理、科学决策。 2.目前小麦处于越冬时期,地上部生长缓慢,不是小麦需水关键期,一定的土壤水分可以维持冬小麦生长。冬季气温很冷,提前灌溉反而使麦苗冻伤甚至冻死。因此,要根据当地气温变化,科学抓好小麦春灌抗旱。 3.立春即将到来,春早人更早。要根据各地物候条件,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提前作好春季抗旱灌溉准备。在气温稳定保持在3度以上的地区,要抓紧时间提前启动小麦春灌,灌好返青水,增施返青肥,保苗抗旱,促进弱苗向壮苗的转化,减少干旱损失。 4.在小麦春灌时,要减少大水漫灌,扩大小畦快灌、管道灌和喷灌,减少土壤板结。冬灌麦田土壤裂缝较多的田块,要进行锄化,破解土壤板结,保墒抗旱。 5.干旱严重地区,不论面积大小,国家和省地县各级部门要提前启动抗旱应急预案,尽早投入抗旱资金和物资,尽最大可能减少干旱损失,减缓干旱范围的扩大。不应等到干旱大面积发生、带来严重危害时,才启动国家级抗旱应急预案。要将有限的抗旱资金及时高效地用到干旱严重的地区,及时缓解干旱。 6.根据2009年华北地区春季抗旱成功经验,如果小麦春季抗旱灌溉管理及时到位,还可以取得小麦丰产,保障我国夏粮安全生产。要科学宣传抗旱,根据苗情和墒情,分类指导;要提前引起重视,提早布局抗旱预案;要客观报道宣传,积极应对,以免引起物价和粮食及农资等方面的价格上涨,造成社会不稳定。 7.春管春播即将来临,要积极筹措资金和各种农资,作好应对春旱的准备:一是选用抗旱节水高产作物品种;二是种子部门要对大部分作物种子进行抗旱防虫包衣处理,提高种子抗旱能力,保证出苗;三是对冬小麦受旱严重的田块,建议套种春玉米等其他作物,不要翻耕土壤,减少水分散失,实行硬茬深播;四是推广地膜覆盖等抗旱保墒增温技术;五是利用点浇等有限水分灌溉技术,保证春播作物发芽出苗。 8.春节过后,大量农民工即将返城打工,农村抗旱救灾力量薄弱,各级政府要组织好抗旱救灾专业服务队,如送肥、送药、送农资下乡服务队,打井抗旱和节水灌溉服务队,机耕机播服务队,防草防虫服务队等等,统一组织,集中力量,积极有效地抗旱救灾。 9.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机,及时进行人工降雨,以大面积缓解干旱。 (责任编辑:gl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