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热点聚集 > 科技评论

赵宇亮:无须“毒死细胞”也能抑制肿瘤—科研发展—中国教育和科

时间:2011-03-01 10:47来源: 作者:

 

  赵宇亮: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实验室主任,兼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恶性肿瘤即癌症,正日渐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大杀手。全世界每年新增癌症病人约1600万,每年癌症死亡人数约720万,且逐年上升。人们往往“闻癌色变”。

  传统化疗并非上佳选择

  化疗是目前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即使用化学药物去杀死肿瘤细胞。肿瘤化疗是因为芥子气(毒气)泄漏而偶然发现的。由于化疗的基本原理是“毒死细胞”,所以化疗药物的严重毒副作用也是导致肿瘤临床治疗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传统化疗法常常让癌症患者非常痛苦,其有三大致命缺点:第一,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杀死正常细胞,尤其是代谢旺盛的血液细胞、淋巴组织细胞等,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反而降低了病人自身抵抗癌症发展的能力;第二,药物的高毒性使肿瘤细胞很快产生抗药性,使化疗药物失效;第三,没有化疗药物能够抑制肿瘤转移,而肿瘤死亡病例的90%是因为转移和扩散导致的。

  而实际上,根据美国国家肿瘤研究所的统计数据,过去50年,肿瘤病人的生存率仅仅提高了5%。这说明化疗等传统治疗方法不是最佳选择。因此,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如利用纳米物质和纳米技术去解决肿瘤治疗和诊断所面临的问题,是很多研究人员在思考的问题。

  各国政府为了抢占纳米医药与纳米生物技术的制高点,纷纷斥巨资推进肿瘤纳米技术的研发。比如,美国2005年宣布启动“肿瘤纳米技术”计划,其国立卫生研究院出资建立10个肿瘤纳米医学研究中心,开展大规模系统研究。此外,纳米药物的研究也成为日本、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新热点。

  不过,肿瘤纳米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主要集中在利用纳米技术对传统肿瘤化疗药物进行改良,如发展携带传统抗癌药物的纳米颗粒载体,以克服传统肿瘤药物高毒性和缺乏靶向性等缺点。而中科院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实验室,则主要将研发思路放在了把纳米结构物质直接作为抗癌药物(不载带传统抗肿瘤药物)上,期望探索新的抑制肿瘤生长的方法。 (责任编辑:glia)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