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热点聚集 > 科技评论

曹军威:物联时代的新探索

时间:2011-03-08 12:39来源: 作者:

 

 

  博士,现任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研究员、院务委员会副主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访问科学家。长期致力于基础架构科学、技术与应用研究。从事应用集成、网格计算、海量数据分析、云计算、物联网、智能电网等方面的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和产业合作,致力于从基础架构的独特视角总结其中的一般规律,开发共性关键技术,并在教育、制造、电力、石化等行业获得广泛应用。

  物联网被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它集传感、通信、网络、计算、控制技术为一体,应用领域遍及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的各个方面,如智能电网、智能交通、现代物流、数字医疗、节能环保、精准农业等,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

  计算机实现了信息和资源的数字化,互联网使得信息的传递和共享成为可能,那么物联网发展的内在动因是什么呢?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曹军威和他的团队一直致力于从基础架构(Infrastructure)的独特视角开展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研究,并指出物联网兴起的内在动因是21世纪新一轮基础架构化对资源深度互联的需求。

  “数联”到“物联”的跨越

  技术的最新挑战往往最先出现在重大科学前沿问题的探索过程中,比如Web的发明源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在回国工作之前,曹军威曾经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空间研究中心工作过两年多,开展爱因斯坦引力波探测和数据分析工作。当时,美国提出新一轮的基础架构化将以信息技术为引擎,主要指基于分布计算机、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基础架构,称为信息基础架构(Cyberinfrastructure),其对于知识经济的重要性可以与传统基础架构对工业经济的支撑作用相比拟。

  当时美国建成了世界上精度最高的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希望能直接探测和验证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引力波的存在。天文台实时采集上万个传感器的数据,采样频率最高达每秒16000次,汇集成上PB(1000TB)量级的引力波数据,需要分布在美国和欧洲十几个节点的高性能集群计算机,为几百名LIGO科学合作组织成员进行引力波数据分析提供服务,这本身就是一个广域范围内集传感、通信、存储、计算等为一体的复杂系统,是未来信息基础架构的典型代表。 (责任编辑:glia)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