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论文是科学研究产出的一个重要方面,科技论文统计数据是反映国家科技事业发展和进步的一把尺子。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我国科技人员发表的期刊论文数量,已经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这些科技论文的平均引用率排在世界100名开外。 这些数据是否准确?“十一五”期间我国SCI论文数量和质量究竟如何?如何正确解读和使用科技论文统计数据?带着上述问题,科技日报记者独家专访了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所长贺德方研究员。 科技日报:中国科技人员发表的期刊论文数量已经世界第一了吗? 贺德方:首先,我想说明的是,国际上是用SCI(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评价基础研究成果、用EI(工程索引)数据库评价工程技术应用成果的。在进行科技论文国家间比较时,为保证在同一个范畴内的可比性,科研管理领域和科学计量学领域广泛认可和采用SCI数据库作为统计数据源,科技人员在非SCI收录的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是不列入统计范围的。 SCI始建于1961年,它收录了经过遴选的世界各国重要科技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也就是大家常说的“SCI论文”。截至2010年,SCI共收录了8224种科技期刊,其中包括中国科技期刊115种。这些期刊都严格执行同行评议机制,总体上讲,保证了发表论文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创新性。 根据我所2010年底发布的统计数据,2009年美国发表SCI论文39.75万篇,排在第1位,中国发表SCI论文12.75万篇(含港澳地区),排在世界第2位。可见,美国2009年的SCI论文数量是中国SCI论文数量的3倍多,中国的SCI论文数量在短期内仍不可能超过美国。 科技日报:我国SCI论文的被引用情况如何? 贺德方:近年来随着我国SCI论文数量的增长,我国SCI论文被引用次数也快速增长。我所2010年底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至2010年(截至2010年11月1日)中国SCI论文共被引用423万次,排在世界第8位。 (责任编辑:gl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