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31日,国务院第10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科学院“创新2020”规划,并明确要求通过组织实施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形成重大创新突破和集群优势。就即将启动实施的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等方面的问题,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吴季研究员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科学时报》:实施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的意义是什么? 吴季:空间科学是以航天器为主要平台,研究发生在日地空间、行星际空间乃至整个宇宙空间的物理、天文、化学以及生命等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空间科学开展的有关宇宙、生命的起源与演化和基本物理规律的探索,是蕴含重大科学突破的前沿科学领域。 当代科学发展的历史已充分证明,大量的科学突破和发现来自于对宇宙和太空的探索。如20世纪90年代以来,借助哈勃太空望远镜,人类发现了大量的未知天体,将人类的视界延伸到了137亿光年的距离,几乎达到了宇宙自身自大爆炸以来膨胀的尺度,并使宇宙学研究尺度到了精确研究的阶段。 特别是2003年以来,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WMAP)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精确测量,以及斯隆数字巡天(SDSS)对大尺度结构和超新星的观测等研究成果,更加坚实有力地支持了以暗物质和暗能量为主导的暴涨宇宙模型。 2002年、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分别授予了成功探测到中微子、发现宇宙X射线源和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形式与各向异性的四位空间科学领域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增进人类对宇宙的了解和认识方面所作的突出贡献。 空间科学不仅是探索太空奥秘、拓展认识能力、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学科,也是促进航天技术创新,服务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实现和平利用太空和提升国家地位的战略制高点。 空间科学对航天技术具有全面的、显著的牵引和带动作用。每一项空间科学任务都是非重复性的,要实现空间科学任务目标就必须进行新的设计和技术创新,空间科学任务对特殊轨道设计、探测器姿态稳定度、平台与载荷一体化设计、遥科学等方面不断对航天技术提出新的需求,一项空间科学任务的实施能够催生一批新的航天技术。 (责任编辑:gl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