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热点聚集 > 科技评论

黄大昉:转基因技术是科学发展的必然

时间:2011-06-27 12:47来源:科学网 作者:

  自转基因技术出现的那一天起,围绕它的争论就一直不绝于耳,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昉是力挺发展转基因技术的专家之一,在刚刚闭幕的第五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上,黄大昉又一次指出:“转基因技术是科学发展的必然,大势所趋,不可逆转。”

  “从1996年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的第一年开始至今,全球转基因作物累计种植面积已达到10亿公顷,相当于我国耕地面积的8倍;1996年全球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仅6个,而2010年已达到29个。”黄大昉给出了这样的数据,他认为,转基因技术是现代农业史上发展最为迅速的作物技术,全球转基因作物育种产业已进入至关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期。

  发展势头强劲

  黄大昉在报告中指出,2010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到了1.48亿公顷,是1996年的87倍,转基因作物推广应用这一前所未有的增长速度创造了近代农业科技发展的奇迹。

  另外,在转基因作物推广的16年间,有29个国家批准了24种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种植,有53个国家批准了110多个转基因产品进入市场。全球有近40个国家和地区虽未正式批准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但已经允许进行试验研究或进口转基因作物原料用于饲料和食品加工。

  黄大昉认为,这些数据正是反映了世界各国对转基因育种产业的重视,同时带动数以万计的农民对转基因技术的认识逐步走向科学和理性。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世界上转基因作物研发最为成功的国家——美国,早在16年前,美国就批准商业化种植转基因抗虫玉米和除草剂大豆,现在,这两种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已分别占玉米、大豆总面积的86%和93%。目前,美国市场上70%的食品都含有转基因成分。

  美国农业部提供的数据显示,全美2009~2010年度用于食品加工的转基因玉米为3440万吨,占国内玉米总消耗量1.53亿吨的22.4%。又据美国大豆协会(ASA)统计,2009~2010年度,大豆总产量为9142万吨,国内转基因大豆用量为4803万吨,主要用于加工饲用豆粕和食用油,其中食用油内销量高达776万吨,人均用量高达28公斤。

  除工业与饲用外,转基因玉米和大豆也是重要的食品加工原料,用作果糖糖浆、葡萄糖、淀粉、食用酒精、甜点、快餐、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食用油等。转基因产品不仅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也被更多的消费者所接受。

  从转基因作物的性状来讲,耐除草剂依然是转基因作物的主要性状,全球种植面积为8930万公顷,占转基因作物总面积的61%。除此之外,含抗虫性状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为2630万公顷,占转基因作物总面积的17%;抗虫抗除草剂3230万公顷,占转基因作物面积的22%。

  黄大昉表示,除了耐除草剂及抗虫等性状外,含有复合功能基因、提高作物抗逆性状、以及改善营养、增进健康、防病抗癌的新一代转基因作物的研发已成为新的热点。

  “美国已批准含抗虫、抗除草剂等8个复合基因玉米的种植;加拿大已准予转cspB基因耐干旱玉米生产应用;ω-3等不饱和脂肪酸的大豆、富含维生素A的转基因‘金色大米’等产品将于今后两年进入亚洲市场。” 黄大昉说。

  黄大昉认为,种植转基因作物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2008年全球转基因作物产品总收益超过1300亿美元,其中70%的份额为跨国公司所占有。孟山都公司2009年研发投资高达10亿美元,产值已超过110亿美元,其中95%来自生物技术产品。

  可以说,以转基因为核心的生物技术已成为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科技核心竞争力和产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责任编辑:glia)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