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热点聚集 > 科技评论

科技日报:创新机制,完善科技计划管理体系

时间:2011-11-30 21:14来源:科学网 作者:

  一直以来,科技项目从申报立项到实施验收等各个环节都备受社会广泛关注。怎样避免项目多头申报、重复申报?项目评审如何杜绝“跑项目”、拉关系,实现公开公正公平?如何加强监管,改变课题监管不到位,课题组各自为战的局面?怎样实现科技计划项目的信息公开?

  上述诸多问题成为科研领域长期的期待和诉求。为着力解决当前科技计划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近日,科技部、财政部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了修订,并印发了修订后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办法》;科技部、总装备部和财政部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并印发修订后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管理办法》(上述两个修订后的管理办法以下均简称“管理办法”)。

  修订后的管理办法突出强调了项目组织实施中“竞争、公开、择优、问责”的原则。管理办法规定,科技计划实行保密制度、回避制度、信用管理制度和公示制度,课题任务的组织实施强化法人管理责任;逐步建立支撑计划绩效评价体系,对计划参与主体加强监督,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网络视频答辩实现项目评审“可查询、可追溯、可申述”

  今年5月的一个下午,北京铁道大厦二层2号会议室里,长方条桌两旁坐着近20位专家,正翘首注视着前方的两块屏幕。工作人员用鼠标点击通话按钮后,左边屏幕出现上海第一答辩室现场图像。

  这是记者在973计划2011年项目复评会议现场看到的一幕。本次会议采取网络视频方式,评审专家在北京的评审会场进行评审,各评审项目在本地通过网络视频的方式进行答辩。这是国家科技计划首次采用网络视频评审及答辩系统进行项目评审。

  “十一五”期间,科技计划的立项评审采取的是现场答辩方式进行的,即在专设的会场上,项目申请负责人当面向评审专家进行项目答辩汇报,而评审专家根据答辩情况给项目总体打分。这种方式尽管采用了同行评议的手段,但是由于评审专家与答辩人可以面对面的接触,难以完全保证评审的客观与公正;另一方面,科技计划面向全国,京外单位申请的项目也需要到北京进行答辩,致使评审效率难以提高。

  据介绍,在项目评审方面,科技部已采用“网络视频(音频)、全程录像”的方式进行项目答辩,实现了项目评审“可查询、可追溯、可申述”。自2011年5月起,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都逐步以视频方式评审,在37个省(区、市)建设了47个答辩会场。参加答辩的科研人员认为,视频评审的方式让大家都能有机会参加答辩,减少了舟车劳顿,省出了科研时间,体现管理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

  “十二五”期间,科技部在“十一五”实现科技项目网上“一站式”申报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国家科技项目网络视频答辩和评审。新的科技计划管理办法中对此都有明确要求,如863计划管理办法第十八条就规定,科技部组织同行专家通过网络视频等方式对备选项目进行评审。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办法第十五条也规定:科技部组织专家通过网络视频方式对备选项目进行评审。

  据初步测算,今年有近5000个京外单位申请的项目在属地参加了视频(音频)答辩,仅差旅费一项就节约5000万元以上。如果按每个项目三个人参加答辩、往来需要三天时间计算,节省科技人员工作时间超过4。5万个工作日。

  目前,网络视频评审和答辩系统已基本覆盖全国。下一步,科技部将进一步加快视频评审系统建设,构建统一的视频评审服务机制。

(责任编辑:glia)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