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经科学 > 研究进展

灰霉病菌致病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时间:2012-08-07 12:55来源:中国科学报   作者:未知

近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田世平带领的研究小组,利用双向凝胶电泳结合MALDI-TOF/TOF质谱分析技术,发现灰霉病菌在不同环境pH值条件下胞外分泌组有显著差异,共鉴定出47个差异蛋白点,对应21个不同的胞外蛋白。

 

同时,研究发现在pH4条件下,灰霉病菌倾向于分泌更多的蛋白酶类,而在pH6条件下与细胞壁降解相关的酶类被诱导表达。实时定量PCR的分析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差异蛋白的表达调控发生在转录水平上。

 

灰霉病菌能引起世界上200余种植物发生病害,每年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该病菌不仅寄主范围广,而且能侵染寄主植物的果实、花器、茎秆、叶片等不同组织。研究灰霉病菌的致病机制,对预防和控制灰霉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灰霉病菌可以通过调节分泌蛋白表达谱来响应环境pH值(包括寄主组织pH值)的变化,这为揭示灰霉病菌在不同寄主和组织上复杂的侵染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在线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上。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