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热点聚集 > 农林牧渔

植物保护基础研究缺乏系统性

时间:2012-08-21 15:22来源:科学网 作者:未知
(责任编辑:泉水)
 
近日,北疆棉区的棉铃虫二代幼虫刚步入为害末期,长江、黄河流域的大部分棉区又相继进入了棉铃虫三代幼虫为害盛期。
 
由于受全球气候变化、产业结构调整、作物品种更换、病虫毒性变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农作物有害生物出现了突发、多发、重发、频发的态势。一些曾经的次要病虫害逐渐上升为主要生物灾害,境外新的有害生物的不断传入使得我国生物灾害防控面临严峻挑战。
 
尽管近些年来,我国的植物保护学在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对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的成灾与可持续控制原理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但与欧盟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据了解,国际上先进国家高度重视农作物有害治理新理论、新技术的研究,加强了基因组、蛋白质组学、分子遗传学等方面的基础研究,还开展了农田系统食物网的协同进化、转基因作物利用等领域的研究。
 
相比之下,我国在基础研究的系统性、连续性和深入性等方面存在差距,缺乏统一规划,造成了农作物有害生物可控制机制的建立与实施相对滞后。
 
《中国科学报》 (2012-08-21 B1 生物周刊)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