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经科学 > 研究进展

禹城生物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启示

时间:2006-06-08 13:45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admin 点击: 214次
  近年来,禹城市生物高新技术产业异军突起。全市拥有国家级生物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级生物高新技术企业9家,3家企业进入全国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前20强,1家企业进入全国制造业500强。被国家科技部命名为“国家火炬计划生物技术产业基地”,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功能糖城”,建有全省唯一设在县级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物高新产业带动优质玉米种植200万亩、非转基因大豆种植100万亩,有力地支持和反哺了农业,成为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龙头工程。探寻我市生物高新产业的发展脚步,得到以下启示。



  启示之一:立足农产品资源优势发展生物高新产业,是落实“两个趋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随着农产品供求状况变化,传统农业增效的空间越来越小,农民单靠农业增收的路子越来越窄。“三农”发展的新形势,迫切要求转换发展思路。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如何建设新农村?我市通过坚持不懈的摸索和努力,逐步确立了发展生物高新产业,做大县域经济,走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竞争优势得到充分张扬,统筹城乡发展的路子。

  我市有80万亩耕地,人均近2亩,农产品资源丰富。前些年农民依靠农业仅能维持温饱,解决不了增收的问题。“土里刨食”的人们怀揣致富的渴望。就在这时,通过市里“牵线搭桥”,福田药业与中科院专家联合攻关,成为国内首批实现木糖醇工业化生产的企业,生产木糖醇每年消耗大量玉米芯,产品在国际市场供不应求,农民手中的“烧柴棒”成了赚取外汇的“香饽饽”。我市从福田药业的发展得到启发,确定“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生物高新产业,做大县域经济,带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走兴工富农的路子。尤其是2003年以来,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把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城作为城市发展坐标,把生物高新产业列为重点培植的首要产业,举全市之力,聚内外之财,全力促其膨胀。两年时间,功能糖产业综合生产能力达到25万吨,扩大了2.31倍,成为全国最大的以玉米为原料的功能糖生产基地;大豆深加工产业低温豆粕生产能力达到12万吨、翻了近一番,蛋白粉生产能力达到3万吨、增长30倍,成为亚洲最大的低温豆粕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大豆蛋白生产基地。蓬勃发展的生物产业,带动我市每斤玉米粒价格高出其他地方近1角、每吨玉米芯价格460多元、每吨大豆价格高出其他地方几十元。企业赚了个“盆满钵圆”,玉米、大豆也成了农民的“金粒子”,农田成了农民的“聚宝盆”。



  启示之二: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是传统农区居弱图强、奋力赶超的法宝。

  我市属于传统农区,农业产值比重较大;2005年我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到17?52?31,二次产业首次达到一半以上。回顾我市生物高新产业的发展,实质上是一个围绕农产品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断推进技术创新的过程。一是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生物高新产业从无到有。继福田药业实现木糖工业化生产后,在市里的全力帮助下,保龄宝公司与中科院联合攻关在国内率先实现了以玉米原料生产低聚糖的工业化生产,龙力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在国内首家实现了以玉米芯为原料生产低聚木糖的工业化生产。二是大力进行自主研发,生物高新产业从弱到强。我市建有省级以上生物高新产业试验站、研究所、工程技术中心15个,拥有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600余人,承担国家“863”计划和“九五”、“十五”攻关课题10项,完成科技成果120项,3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2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50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福田药业建有国内唯一的木糖醇研究所和省级技术开发中心,研制开发的新技术、新产品,2项获国家级新产品,5项列入国家、省火炬计划,12项填补国内空白;保龄宝公司建有“省级技术中心”和中试基地,是国家标准委员会成员单位,主持制定了“异麦芽低聚糖、果葡糖浆”国家标准,承担完成了国家“九五”、“十五”重点攻关课题,3次填补国内空白,拥有2项“国家级重点新产品”、4项“省级重点新产品”,持有3项国家专利;禹王公司是山东省专利明星企业,建有国家级生物研究中心、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相继承担完成2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拥有3项国家级重点新产品,持有9项国家专利,独家研发的低温豆粕生产工艺,使蛋白得率从33%提高到45%,使我国由蛋白进口国转为出口国。三是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生物高新产业从小到大。市里对高新技术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套政策”,一事一议、一企一策,全程帮扶。目前,我市功能糖产业产销量占国内市场的80%、国际市场的1/4,其中,木糖醇生产能力3.5万吨、居世界第二,低聚木糖生产能力1.5万吨、居世界之最,低聚糖生产能力15万吨、居亚洲之首;大豆深加工产业中,低温豆粕生产能力12万吨、居亚洲第一,大豆分离蛋白生产规模3万吨、居全国第一;脑保健品生产能力8亿粒、规模、效益连续十年居全国同行业首位。



  启示之三:生物高新企业扎堆集群发展,是产业膨胀升级、农民致富增收的不竭动力。

  我市生物高新产业已延伸为两大循环产业链条。一是以玉米循环产业链条。以玉米粒生产低聚糖,年消耗玉米粒22万吨;以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和低聚木糖,年消耗玉米芯21.5万吨;以糖渣养殖食用菌,带动农民增收9000万元;糖渣和食用菌废渣用作生物质发电,每度电成本由0.42元降低到0.147元,相当于每天为企业节省原煤120吨,燃烧后产生的草木灰是优质的农钾肥,直接还田作肥料。这样循环下来,1吨玉米增值3倍多,1吨玉米芯增值5倍多。二是大豆循环产业链条。以非转基因大豆为原料,依次生产植物油、低温豆粕、大豆分离蛋白粉,产生的废水经处理净化后成为工业用中水重新利用。通过循环,1吨大豆增值近6倍。循环产业链条把生物高新企业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成为产业集群,产生了“三大效应”:一是“水泵”效应。生物产业集群实现了技术优势互补化、资源利用最大化、单位成本最小化,放大了投资效应,形成对资本“水泵”般的吸引力。二是“裂变”效应。“十一五”期间,我市生物高新产业将完成投资100亿元,新上生物高新项目38个。其中,保龄宝投资10亿元的功能糖科技工业园、龙力公司投资12亿元的龙力生物科技园、福田药业投资12亿元的生物科技产业园、禹王公司投资14亿元的5万吨功能性浓缩蛋白等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到2010年,我市生物高新产业的玉米深加工能力将达到180万吨,玉米芯加工能力将达到80万吨,大豆深加工能力达到100万吨,销售收入达亿元的企业超过20家,其中销售收入过40亿元、利税过5亿元的达到5家,呈现“裂变”式发展。三是“发动机”效应。生物高新产业把玉米、大豆“吃干榨尽”、高效利用,既激发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稳定了粮食生产,又吸纳近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带动起大量贩运专业户、专业村,仅我市贩运专业户就超过1000户、运输专业村达到72个,每年带给农民近20亿元的收益,使农民腰包一天天鼓起来,建设新农村的热情持续高涨,成了带动“三农”的“发动机”。



作者:山东省禹城市委书记  陈永华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8)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