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医药健康 > 药学 > 药学进展

生物医药技术成果转化需迈层层“坎”

时间:2012-12-05 15:12来源:滨海时报   作者:未知 点击: 99次

  “生物医药产业高风险、高回报,但目前的产业现状是,风险我们独担,回报不能独享。”昨日,在中英知识产权转移主题培训交流会上,细胞产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天津昂赛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磊说出很多原创产品药企的尴尬心声。 

  “怎样保证药企原创技术不被‘窃取’”、“如何保证本土药企‘走出去’少吃亏”等生物医药产业的热点问题也成为了交流会上的关注重点。来自中英两国的产业分析师、英国驻华大使馆科技参赞等数十位相关专家围绕知识产权转让、风险识别、国际业务拓展等话题与企业代表展开了多轮讨论。 

  问题1 原创药难挡“山寨潮” 

  近年来,中国生物医药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新药研发、技术成果转化等多个方面也进入了高速发展期,然而,在医药产业创新技术转入产业化阶段的时候,往往会因知识产权保护不足而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的隐患。 

  张磊告诉记者,在中国从事生物医药产品研发生产的企业几乎都遇到过“专利强盗”。“我们的很多细胞产品都有专利,但往往在技术申请专利后,就会被其他的医药企业仿制,如果产品市场空间是1000万,被几家公司仿制后,市场空间甚至会减半,对于原创公司而言,损失巨大。”张磊说,由于国内知识产权中介机构保护深度不足等因素,很容易造成原创技术公司的经济损失。 

  问题2 专利“泛滥”阻碍企业融资 

  国内知识产权的保护体系的不足,不仅给“专利强盗”可乘之机,更加速了产业内的专利“泛滥”,最终导致的是产业专利质量参差不齐。这样的产业形态无疑给本身就面临融资困难的生物医药企业雪上加霜。 

  天津石桥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裁蔡胜和表示,由于知识产权技术评估不到位、风险识别能力不足、知识产权运作不成熟等因素,使得银行、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难以接受企业知识产权融资的需求。同时,投融双方因专利权属问题而陷入纠纷的案例也屡见不鲜,而一场旷日持久的专利权属诉讼亦可能将企业拖垮,纠纷频发的结果是产业裹足不前。 

  问题3 国际谈判经验不足易吃亏 

  “以生物医药为例的国内新兴产业需要更适合产业发展,更具有中国产业环境特色的独创知识产权保护方法。”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副院长王林表示,中国新兴产业在“走出去”的时候,往往因为“规则”认识不清或者谈判交易经验不足而吃亏,低价专利转让、新药专利被外企抢先异国申请等事件时有发生。 

  “曾经的一个案例,一家本土药企研发的新药在中国已经申请了专利保护,但由于对国外规则不清楚,在打入国际市场时,没有办理当地的授权,而最终导致让外企抢得先机,从而失去大好的国际市场。”王林说。 

  解决方案 

  提高知识产权评审标准 

  英国驻华大使馆科技参赞梅绍铭表示,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将是新兴产业特别是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未来发展中最大的新经济增长点。但知识产权体系的建立和维护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仅仅靠企业的能力无法做到。建立长效机制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专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增加产业的国际话语权。 

  王林表示,我国在促进科技创新的环境建设方面仍然存在改善的空间。例如,投资者与企业经营者的知识产权意识仍需加强,国家关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权属划分的法律制度需要细化,促进科技风险投资的制度比较欠缺,社会上缺少促进产学研合作的中介机构等等。同时,专利评审标准应从重量转变为重质。此外,国内还要建立更为科学的无形资产评估机制并培育专业的评估机构。在明晰专利权属之后,对企业拥有的专利进行科学的评估作价,才有助于企业开拓多方融资渠道。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