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经科学 > 研究进展

“妖怪鸡”里的抗生素:科学的功与过

时间:2013-01-04 09:40来源:齐鲁周刊   作者:未知

  其实早在肯德基爆出拿抗生素当饭吃的事件之前,坊间早已流传出“妖怪鸡”的传说。传说,其每只鸡上都长着4-5个翅膀,3-4条腿。谣言不足信,但其背后隐含着人们对抗生素存在着未知的恐惧,超级细菌的出现让人们不得不害怕:过度、无序的使用这些科技,会让世界打开潘多拉的魔盒,从此无法收拾。

  实验室中对白羽鸡的美好愿景,在现实中变了形

  近年来,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轮对白羽鸡的质疑。传闻里,“多翅鸡”是早被证伪的谣言,“速生鸡”源自人们对育种知识的不理解,还有一些,如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早已是业内公开讨论的难题。

  事实上,在早期对白羽鸡的研究中,人们发现,微量的抗生素可以作为促生长剂,增加白羽鸡生长的速度。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并非中国的独家做法。1950年美国FDA首次批准抗生素用作饲料添加剂,抗生素自此全方位推广应用于畜牧生产。

  人们同情白羽鸡“拿抗生素当饭吃”,这在业内还有另一种表述:“预防性添加”,这让从业者纠结。今年5月16日召开的2012白羽肉鸡发展大会上,行业内的专家曾就此以“辩论”的方式展示担忧和无奈,并将其刊登在行业刊物《现代养禽》上。

  美国大豆协会国际项目家禽技术主任韩彦明认为,长期低剂量用药不能杀死细菌,而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如果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就将研发新的抗生素,这将是一个非常昂贵而漫长的过程。”

  科研人员几乎都担心预防性用药带来的弊端,但生产者有其无奈。

  养殖业抗生素的问题,首先体现在用量、用法上。

  “白羽肉鸡经济性很强,养殖户考虑的是怎样让它安全出栏、获利。 现阶段的鸡群都处在一个高发病的状态, 周围都是病原。在中国大环境下,健康的鸡群不存在。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预防性投药。”

  今年年初,一家中央级媒体进入一家北方养鸡场,取得了一张投药名单。“投药名单上的名字,都是‘花名’,营养剂、生长素之类的,检测专家根本不知道和‘花名’对应的化学通用名。”因为“不死心”,他们拿取样进行了常用的十几种检测,“啥也没检测出来”。

  动物产品残留抗生素,已经成为耐药菌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更让人无法安心的是,在粗放、蒙昧的用药过程中,药品越来越“高级”。

  目前国内抗生素的生产状况,可以让农民用低价购买到“厉害”的抗生素,这使抗生素滥用的情况雪上加霜。

  2007年,科协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每年生产抗生素原料大约21万吨,其中有9.7万吨抗生素用于畜牧养殖业,占年总产量的46.1%。

  此后几年,国外的研究日益确定,动物和人之间会通过食物链发生耐药菌的传播。肖永红也在与病人的接触中发现,很多人已经对一些药物产生了耐药性,使医生的治疗难度变大。

  广州市妇婴医院曾抢救过一名早产儿。使用头孢一代至四代无效,又改用顶级抗生素泰能、马斯平、复兴达也无效。细菌药敏检测显示,这名新生儿对7种抗生素均有耐药性。

  专家推测新生儿耐药或来自母亲——孕妇在吃大量抗生素残留的肉蛋禽时,很可能将这些抗生素摄入。

  动物产品中残留抗生素,已经成为耐药菌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时至今日,在中国,超范围、无针对性地使用抗生素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调查显示:我国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比例超过46%;而在加拿大和美国,过量使用抗生素的比例是15%和30%。

  如果一时不能治本,还有没有其他思路,能限制养殖业抗生素滥用的问题,为更长远的解决之道提供缓冲?

  但5年来,滥用抗生素的数据,并没有更新。

  被滥用的,不止是抗生素

  中国堪称世界上抗生素滥用最严重的国度,实际上,大多数医院都存在高度耐药的“超级细菌”,比如医生们早已耳熟能详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老问题还没解决,新问题又冒出来了:携带NDM-1基因这件马甲的“超级细菌”,几乎可以打败人类目前拥有的全部抗生素。

  在我们惊叹“超级细菌”巨大威力之时,不禁要问:细菌并非生来就强大如斯,究竟是谁导致了“超级细菌”的诞生?

  被滥用的不止是抗生素。药物发明的首要目的是治病救人,但有人首先将其视为牟利的工具,而不是那么在乎这种工具是否有必要、是否有风险。在中国的减肥药市场上,西布曲明有很多个名称:曲美、澳曲轻、诺美婷……继欧美药监部门之后,中国的国家药监局终于叫停西布曲明。

  曲美倒下之后,减肥市场乱象并未停止。包括减肥茶在内,形形色色的所谓减肥保健品中,非法添加西布曲明等减肥药物的情况屡见不鲜。但监管部门缺少办法。如今,网络上甚至又在热卖一种“蛔虫卵减肥药”。这种病态减肥方法,利用蛔虫在肚内不断繁殖,吸食人体的营养物质来减肥,其健康风险不言而喻。

  疫苗无疑是个好东西。已经投身于慈善事业的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就将其视为具有极高回报的投资,并捐赠出数以亿计的资金用于疫苗研发和配送。但疫苗一旦使用不当,结果可能是有害无益。山西疫苗事件就曾让不少公众对疫苗产生了畏惧心理。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