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本应该是湖南晚稻销售高峰期,但今年的水稻市场却十分疲软。早前就有报道的湖南等省份水稻重金属元素镉含量超标一事,随着近日广州有关部门检测出大米镉超标而持续发酵升温。一时间,公众“谈镉色变”。
遭遇“镉科技日报米门”,会对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的农业大省湖南的粮食生产销售链条,造成怎样的影响?湖南生产的大米都是镉超标吗?超级稻是否比常规稻镉含量更高?化肥引起镉含量超标的可能性多大?针对这一事件,该省进行了哪些对症攻关?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当地几家知名种业公司的专家、种粮专业合作社、大米加工企业和种粮大户。
从企业到种粮大户均受冲击 湖南某种业公司总经理告诉记者,今年全国粮食生产行情本就不理想。而湖南大米镉含量超标事件的发生,则使原本不好的行情更为雪上加霜:广州等地拒购湖南大米;大米加工企业,特别是工业区、湖区大米加工企业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销往省外的大中型粮食企业影响尤大。
一家米业公司的总经理表示,大米加工和流通现成最大问题,粮食外销困难。虽然目前该公司未受严重影响,但今后大米销售情况仍不乐观。
加工产业销售渠道萎缩,直接导致当地农户深受影响。目前,该省许多农户去年的谷子还有大量存货,未卖出的即便不变质,也会影响加工后大米的口感。本就不具备高比较收益的水稻种植行业,利润更为微薄,甚至可能亏损。
浏阳地区农村科普带头人、种粮大户许必敬显得很无奈。虽然当地稻米没有镉含量超标的问题,但谷子收购价格也还是受到牵连。去年的收购价是134元/百斤,现在降到了120元。一亩地能收1000多斤谷子,最多卖2000元左右,刨去劳力、工钱、种子、肥料等费用,基本挣不到钱。
在许必敬所在的村,还有五六家种田大户,每家去年谷子的存储量最少都有10万斤,粗略算来,每家少说损失几万元。
由于事件升温,接下来收购价格可能继续下滑,大家都面临着亏损进一步加大的风险。
种粮的少了,种子的购买自然随之减少。很多农户对良种、高产品种也不再感兴趣,有的农户甚至只种一些口粮;超级稻等高科技含量品种的推广也受到影响。
寻找“镉大米”元凶
镉超标根源何在?一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告诉记者,本身而言,水稻不含镉,种子就更不可能携带镉。水稻种子的培育,基本选择在山区进行,用山上的泉水,或者水库的水,污染可能性极小。问题归根,还在灌溉水和土壤的重金属污染问题。
湖南是有色金属之乡,而株洲、湘潭属老工业基地。企业含重金属元素的工业废水的排放,使部分湖区种植灌溉水受到污染,这是形成“镉大米”的主要元凶。
在记者提及株洲攸县地区大米镉超标,疑为化肥所致时,专家表示,以前该省种植大量采用磷肥,能导致土壤镉等重金属含量超标;但现在全国各地采用的都是复合肥,如果肥料能致水稻镉超标,那全国其他水稻种植区域也会存在相同的问题。这位专家还告诉记者,“镉大米”早稻多于晚稻,主要集聚于早晚稻种植区。
专家:查明原因范围才能根治 事件中,大家普遍认为,超级稻因其品种好、产量高,可能使用更多化肥,并能从土壤中吸收到更多的镉,比常规稻含镉量会更高。
专家表示,这种说法并不科学。截至目前,并无确切的监测数据支持这样的观点。任何水稻的种植,如果不进行额外的精细管理都不会高产,超级稻也不意味着需要更多施肥。
如何应对“镉大米”问题?有关专家坦言,希望湖南省相关部门尽快查明,究竟是近几年才出现的镉污染问题,还是一直都有?镉污染区域到底有多大?另外,农民自身无法检测种植地的土壤是否镉超标,如果能做出镉含量超标地的“地图”,查明范围,就可以有的放矢的治理。
湘江上游矿产比较丰富,在开采的同时,希望政府加强对湘江流域的水土保护,从源头上杜绝重金属对农田的污染,并对农田污染治理给与更大力度的科技支持。
据了解,目前该省已有育种专家正在通过分子育种技术、分子标记技术等,来阻隔水稻对镉的吸收。早在2011年,该省就设立了重大专项,研究与监测水稻镉含量。浏阳几年前也已将镉污染地带改为种植花卉苗木。 (责任编辑:泉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