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经科学 > 研究进展

濒死体验或源自脑电活动

时间:2013-08-16 11:26来源:中国科学报   作者:未知

    在死亡悄悄逼近时——心脏已经停止跳动而大脑也因缺氧正失去意识——人们的感受是什么,这似乎是一个令科学鞭长莫及的事情。

  然而一项新研究的作者利用垂死的小鼠得到了一个大胆的发现:在心搏停止后,这些啮齿动物的大脑进入了一种类似于人类意识增强的状态。研究人员推测,如果这一发现同样适用于人类,这样的大脑活动可能是幻觉以及其他构成所谓濒死体验的感觉的来源。

  在那些从心搏停止中幸存下来的患者里,大约有20%的人经常将濒死体验描述为“超级生动的”或“比真实还要真实”,同时还往往包括灵魂离开躯体以及从外部观察自己的体验,甚至看到了一束白光。

  这些报告中的相似性很难被忽略,但是有关濒死体验的对话经常会渗入玄学:这些景象究竟完全是由大脑产生的,还是在身体之外对来世的一瞥?

  美国安阿伯市密歇根大学神经病学家Jimo Borjigin在一个不同的项目中——中风后测量啮齿动物大脑中的激素水平——对濒死体验产生了兴趣。在Borjigin的实验室中,有一些动物出乎意料地死掉了,而她的测量结果捕捉到在这些动物死亡的那一刻出现了影响神经系统的化学物质的激增。

  之前在啮齿动物和人类中进行的研究表明,刚好在心跳停止后,大脑中的电活动会出现激增,并在几秒钟后趋于平缓。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种最后的信号包含有意义的大脑活动,Borjigin说,“人们可能会假设‘濒死体验’来自于别处,即来自于更为超自然的源头”。

  但当她在动物中看到这些影响神经系统的化学物质激增后,Borjigin对这最后的几秒钟产生了怀疑,并假设这种体验起源于一个短暂的脑死亡“膝跳反应”。

  为研究“濒死体验”,研究人员在实验中诱发9只被麻醉的老鼠心脏骤停,同时记录它们的脑电活动。结果发现,这些老鼠在心脏骤停后的30秒内,其脑电活动激增,且具有与意识和视觉活动相关的特征。

  这项研究论文于8月12日刊登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论文指出,让研究人员感到惊讶的是,在濒死状态下,许多已知的与意识有关的脑电活动程度甚至超出清醒状态。这或许意味着“在临床死亡的早期阶段,大脑还能够组织良好的脑电活动”。

  此前科学界关于濒死大脑能否产生意识一直存在激烈争论,但主流观点是,心脏骤停后大脑就不再活动,无法再产生意识。

  这项研究还对因窒息而濒死的老鼠大脑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了与心脏骤停老鼠类似的脑电特征。Borjigin认为,这说明大脑缺氧或能刺激产生类似意识特征的大脑活动。

  Borjigin表示,这是第一个研究濒死大脑生理状态的动物实验,为将来研究人类在心脏骤停后看见白光等精神体验奠定了基础。

  不过,对这一实验科学界也存在不同的声音。有专家表示,现在根本没证据表明这些老鼠在经历濒死体验。还有人表示,对“意识”这一词汇的定义至今存在争议,更不用谈动物是否有意识了。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