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经科学 > 研究进展

狂犬

时间:2013-08-30 09:13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未知


近日,台湾地区出现的全球首例钱鼠感染狂犬病案例的报道,使得狂犬病这一古老的病种又重回人们的视线,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

 

    狂犬病是否可跨物种传播?它会不会在人群中大面积流行?是不是这一病种发生了变异?人类感染的风险会不会增大?为此,笔者采访了长期从事传染病研究与治疗的解放军第302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中心副主任秦恩强,秦主任表示,狂犬病传播途径有限,无需对此恐慌。

 

    ——— 认识狂犬病 ———

 

    狂犬病又名恐水症

 

    狂犬病又名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所致的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流行性广,病死率极高,对人生命健康具有严重的危害。人患狂犬病通常由患病的动物以咬伤或抓伤的方式传给人体而被感染。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恐声、怕风、恐惧不安、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

 

    秦恩强介绍,狂犬病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侵染肌细胞,在肌细胞中渡过潜伏期,后通过肌细胞和神经细胞之间的乙酰胆碱受体进入神经细胞,然后沿着相同的通路进入脊髓,最后到达脑部。病毒在脑内感染海马区、小脑、脑干乃至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并大量复制,延神经下行到达唾液腺、角膜、鼻黏膜、肺、皮肤等部位。它的损害来自内基小体,而内基小体广泛分布在患者的中枢神经细胞中,这也是确定诊断的一个重要指标。

 

    人被狂犬病毒感染的动物咬伤后,潜伏期无任何症状。在狂犬病的早期,病人多有低热、头痛倦怠、全身不适、烦躁、恐惧不安等症状;病人对声音、光线或风之类的刺激变得非常敏感,稍受刺激立即感觉咽喉部发紧。在患者愈合的伤口周围及其神经支配区也有麻木、痒痛的及蚂蚁行走的异常感觉。

 

    几天以后,病情进入兴奋期。病人高度兴奋,突出表现为面部表情极度恐怖,恐水、怕风,遇到声音、光线、风等,都会出现咽喉部的肌肉严重痉挛。病人虽然口渴却不敢喝水,甚至听到流水的声音或者别人说到水,也会出现咽喉痉挛。严重的时候,病人还有全身疼痛性抽搐,导致呼吸困难。

 

    狂犬病的病人,大多数神志清醒;但是,也有部分病人出现精神失常。兴奋期约有两三天后,病人变得安静下来。但是,随之出现全身瘫痪,呼吸和血循环系统功能都会出现衰竭,迅速陷入昏迷,数个小时以后,就会死亡。

 

    ——— 不会大暴发 ———

 

    病毒跨物种无需惊慌

 

    狂犬病已经存在4000多年,遍布世界各地,也曾经夺走了数千万人的性命。但是它的主要传染途径是被携带病毒的动物所咬伤,除此之外有极个别的患者是通过血液、器官移植等途径受感染,因此它一般不会大规模暴发。秦恩强认为,此次台湾地区咬人的钱鼠被检测出狂犬病病毒,也并不能说明人感染狂犬病的风险加大,人类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狗和猫,而野生动物和其它家畜咬伤人的几率则相对较小。

 

    从目前相关媒体的报道来看,全台湾19个病例中,染病鼬獾有18例,由此可见钱鼠并不一定是感染源,有可能是受到了带有病毒的鼬獾攻击时被咬伤而传染的。

 

    近年来,从我国野生动物体内检测到狂犬病病毒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曾经有人在老鼠中检测到过狂犬病病毒,也有被老鼠咬伤导致人患狂犬病的报道。但研究同时也表明,老鼠不是狂犬病的储存宿主,老鼠感染狂犬病或传播狂犬病只是偶发个案。

 

    在我国,鼬鼠已成为唯一证实存在狂犬病独立传播的野生动物种群。秦恩强说,此次钱鼠感染狂犬病毒虽然是第一次被发现,但是大众无需惊慌,只要做好防范措施,不被感染了病毒的动物所咬伤,就不会被传染的。

 

    ——— 科学防范 ———

 

    避免被宠物感染狂犬病

 

    近年来,家庭饲养宠物犬、猫已经成为一种风潮。秦恩强表示,做好宠物的防范,避免被其咬伤,尤其是要注意大型、烈性犬类。

 

    夏季天气炎热时,狗、猫开始陆续进入发情和换毛期,性情狂躁,很容易攻击到人,此时人们衣衫单薄,被动物咬伤、抓伤的几率也越来越大。由于对宠物管理不善,路人往往成为无辜的受害者。而人一旦被带狂犬病毒的动物咬伤或抓伤后就会发病。专家提醒,一旦被猫、狗抓伤或咬伤,应第一时间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预防注射疫苗,尽量避免发病。

 

    秦恩强强调,我国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犬,一些貌似健康的犬的唾液中也可以携带狂犬病病毒,也能传播狂犬病。所以,对于自家养的宠物也不能掉以轻心,盲目认为它一定是健康的,被宠物咬了也不处理,这种观念是不对的。

 

    秦恩强提醒,为了避免猫和狗患上狂犬病,宠物犬或猫必须到动物防疫部门接种兽用狂犬疫苗,最好每年一次,年初最佳。另外应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尤其是野外工作者,做好防护的同时,避免和野生动物发生冲突,以免被咬伤。

 

    一旦被动物所咬伤,要及时严格处理伤口,对降低发病率有重要意义。

 

    首先,清洗被咬伤的伤口。伤口要尽快用肥皂水或苯扎溴铵反复冲洗,然后再用清水冲洗,把含病毒的唾液、血水冲掉。其次是挤。如果伤口在能挤压的地方,应该边冲洗边往伤口外挤,不让病毒吸收到人体内。再次是消毒。冲完后,马上用酒精或碘酒擦伤口内外。以达到对伤口进行消毒的目的。最后是注射狂犬病疫苗。伤口处理完成后,应及时到医院注射狂犬病疫苗,如果是头、颈、手被咬,特别当被咬的面积大而深时,则要连续5天进行肌肉或静脉注射抗体。在伤口周围皮下肌肉浸润注射,以中和狂犬病毒。(文·戴 欣 郭阳虎)

 

    ■ 延伸阅读

 

    狂犬病死亡率几乎100%

 

    狂犬病死亡率几乎100%,对人类的生命构成极大的威胁,因此积极有效地处理伤口和预防接种疫苗至关重要。

 

    被病犬咬伤者约15%—30%发病,咬伤后是否发病与下列因素相关:咬伤部位,头面颈上肢发病机会多;咬伤严重性,伤口深而大、多处被咬伤发病率高;咬伤后迅速彻底清洗者、局部伤口处理好发病率低;衣着厚感染机会少;及时全程足量接种疫苗者发病率少;免疫低下或缺陷者发病率高。

 

    根据临床症状,狂犬病分为两型:

 

    1.狂躁型(典型),最常见。又分为前驱期、兴奋期和麻痹期,前驱期持续1—4日,兴奋期一般1—3日,麻痹期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为6—18小时。整个病程平均4日,一般不超过6日,超过10日者极少见。  

    2.麻痹型(静型),较少见。以脊髓或延髓受损为主,该型患者无兴奋期和典型的恐水表现,常以高热、头痛、呕吐腱反射消失、肢体软弱无力、共济失调和大、小便失禁,继之出现各种瘫痪,如肢体截瘫、上行性脊髓瘫痪等,最后常死于呼吸肌麻痹,本型病程可较长,约7—10日。

 

    ■ 新闻链接

 

    台湾狂犬病活体实验惹争议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台湾“狂犬病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公布,8月16日检验36例样材,包括15例鼬獾及其它物种,其中4例鼬獾确诊为狂犬病。疫情发生地点新增台南市左镇区及屏东县雾台乡。

 

    累计至8月16日止,台“农委会”家畜卫生试验所已检测食肉目野生动物356例,除87例鼬獾确诊感染狂犬病外,其余皆未检出狂犬病。总计目前动物狂犬病案例发生地区为9县市42乡镇,感染动物种类仍以鼬獾为主。

 

    “疫情指挥中心”表示,对于新增案例的台南市及屏东县,当地动物防疫机关已持续加强山区犬猫预防注射工作。

 

    同时,“疫情指挥中心”因应外界质疑动物监测迟迟未展开,近日宣布,9月初展开6个月野生动物主动监测、8月18日起对14只狗做活体实验,以确认狂犬病是否会跨物种感染。

 

    动物实验规划引发岛内动保界及兽医界学者反对。反对者强调,所有温血动物都会染狂犬病,例如人的发病率约三四成,不是人人染到病毒就会发病,疾呼放弃做活体实验。

 

    动保团体台湾动物紧急救援小组已在8月16日发起网络万人联署,要求不要让14只狗的生命白白牺牲,立即放弃动物实验。不过台当局“防检局”及“家卫所”虽感受到反弹压力,一度说会再研议,但之后仍坚称要执行实验,这是疫情发生以来争议最大的决策。

 

    另据台湾媒体报道,狂犬病疫情引起全台紧张,嘉义市一度出现弃养潮,相关机构流浪动物收容所天天爆满。为缓解民众恐慌,相关部门近日举办“宠爱宝贝趴”宠物登记及狂犬病疫苗注射活动,1000剂免费宠物狂犬病疫苗秒杀,还追加200支。现场另送养4只犬只、发放200张绝育券。

 

    活动当天,现场一早出现大批宠物潮,民众不畏艳阳天排长龙,只为提供心爱宠物最完善保护,还有善心民众特别将住家附近野猫引入笼中,到现场施打疫苗。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