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玉米秆、植物根茎,变成丝、建材以及一切有用的能源,圣泉集团“妙手”一挥,立刻把庄稼地里的这些东西“变废为宝”。这是一个曾经负债累累、频临倒闭的章丘乡镇企业,如今却成为总资产56亿元的国家级龙头企业,圣泉集团用了30年时间。30年的风雨兼程,它的“掌舵人”唐一林有太多故事。近日,大众网记者专访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唐一林,听他讲讲背后的故事。 谈前身:糠醛厂曾是刁镇的大包袱和“陪钱货” 大众网:圣泉集团是一家专注于各类植物秸秆的研发和综合利用的创新型精细化工企业,集团前身是什么?它是如何通过“变废为宝”跻身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的? 唐一林:圣泉集团始建于1979年,前身叫刁镇糠醛厂,最初主要用农业原料玉米芯加工生产初级化工原料产品——糠醛。上世纪80年代,糠醛厂每年亏损达到200万元,一度是刁镇的大包袱,是刁镇人口中的“陪钱货”。30多年来,伴随改革开放的春风,公司逐步发展壮大,目前总资产56亿元,主要涉足生物质化工与生物质能源、工业酚醛和复合材料、铸造材料、健康医药等四大产业领域。 把植物秸秆“变废为宝”,一直是集团的主攻方向,在其开发、科研和利用上已成为全球生物质化工与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引领者。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农业产业化全国重点龙头企业,入选了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和中国化工企业500强。建有目前同行业唯一一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拥有1个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3个国家认证认可实验室、4家高新技术企业、4个国家级重点新产品,根据产业发展方向建立了9个专业研究所。其生产规模、产品质量、科技水平、出口创汇等方面,都处于全国同行业的领先地位,并进入世界五大铸造造型材料生产厂家的行列,成为全球最大的呋喃树脂产销基地。 成龙头:神舟飞船和轨道交通都有“圣泉制造” 大众网:人们传统意义上认为,植物秸秆经过加工之后,可以变成棉、丝、纸张等常见用品,其实,它还有更广泛的用途,甚至可以应用到高科技上,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唐一林:从玉米芯中提取的糠醛是糠醇、呋喃树脂、聚四氢呋喃等120多种精细化工产品最重要的基础材料,因此这些植物秸秆可以应用在多个行业中。目前,圣泉集团以呋喃树脂为主的铸造用系列材料生产规模居全球首位,比美国、英国、韩国、日本、德国五个国家最大公司产量的总和还要大,成为行业内无可争议的第一品牌;在工业酚醛领域,公司酚醛树脂规模进入世界前五位,建成全球单体产能最大的酚醛树脂车间,是亚洲最大的高档酚醛树脂供应商和中国耐火材料专用酚醛树脂标准唯一起草单位,并成为“神舟”飞船保温原材料制造商;在高档复合材料领域,建有全球最大的改性酚醛防火保温板生产基地,新型高性能复合材料“轻芯钢”,全面替代进口,填补国内空白,为轨道交通等行业用先进复合材料国产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重环保:国外“偷师”后自研新技术实现废水零排放 大众网:从玉米芯中提取的糠醛,生产成本并不高,最大的问题是污染严重。不解决糠醛的废水排放问题,不仅政府不答应,周边的老百姓也不答应,可以说如何解决污染是企业的“生死之战”,圣泉集团在环保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唐一林:生产1吨糠醛要排放20吨高浓度的废水,COD含量超过国家标准100多倍,糠醛废水的处理是世界性难题。许多国外糠醛生产企业就是因为解决不了废水排放问题或者废水处理的成本太高,纷纷下马。刚开始,为了解决污染问题,我几乎用尽了各种方法都没有效果。 2004年,公司组团到美国一家非糠醛生产企业参观,我看到人家的废水闭路循环系统,崭新的管道,静谧的环境,清新的空气,一滴废水也见不到。回来后,立即组织技术人员进行设计、试验。试验多次失败后,最终成功。现在已实现了糠醛废水的零排放。这项新技术解决了糠醛废水处理这一世界性难题,对糠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现在这项技术已申请了专利,并成功转让给全国10多家糠醛生产企业。 讲创新:新老产品不断更新 打破国外行业垄断 大众网:几乎所有企业家都说,民营企业如果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和竞争力,其结果只能是被市场淘汰。基于此,圣泉集团是如何不断创新的? 唐一林:老产品要不断创新,更要勇于创造新产品,才能保持企业的战斗力。铸造材料和工业酚醛产业是圣泉的两大传统产业,加快传统型产品向复合型新材料的转化成为公司下一步产业调整的重点。目前公司已经推出新型高性能复合材料“轻芯钢”、改性酚醛防火保温板等系列复合材料。其中,“轻芯钢”可应用在轨道交通、船舶、游艇、飞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全面替代进口,填补国内空白。 此外,圣泉集团还从植物秸秆中提取高活性木质素,大量推广到涂料工业、染料工业、农药、石油工业等行业。并且生产出了代表木质素级染料分散剂最高水平的85-A的替代品,改变了美国对该产品长达40年的垄断局面;另外在用木质素生产碳纤维、木质素作蓄电池添加剂、耐火材料增强剂等前沿课题的研究上也做了大量积极探索,成效显著。 相关新闻 唐一林:一直在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初见唐一林,这位已经60岁的圣泉集团掌门人乐观健谈,身上丝毫没有龙头企业大领导的架子,反而更像一位老友。谈起自己这一生,他有成功者的智慧果决,也有普通人的纠结苦恼,更多的,是他的超前思维和勇于创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才能尝到螃蟹的美味。他这一生,几乎总是人群中那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最初的选择,太纠结了!”唐一林依然记得1985年,那个改变他一生的日子。 1979年建厂的刁镇糠醛厂(圣泉集团前身)每年亏损达200万元,几乎要关门大吉。那时的唐一林,还在村办企业里埋头苦干。1985年,刁镇党委要求全镇干部“毛遂自荐”,但没有一个人愿意去接糠醛厂这个烂摊子。几经周折,唐一林被领导看中了。 去厂里还是在镇上当公务员?唐一林纠结了很久。或许是因为他骨子里热爱工商业,唐一林最终还是进了糠醛厂。一上任,他就砍掉13个与糠醛无关的小项目。过去生产糠醛不赚钱,不在糠醛本身,而在产量低,形不成规模。而产量低、形不成规模的原因是生产糠醛的原料——玉米芯收不上来。为此,他一方面提高玉米芯的收购价格,一方面组织了200多人赶着毛驴车,走村串户收玉米芯。这样一来,糠醛产量大幅度上升,第一年在国家免税的情况下,企业就实现了扭亏为盈。 唐一林一去30年,成就了无数个第一次。 如今作为圣泉集团主打产品的呋喃树脂,它的生产和推广几乎成了唐一林艰难创业史上一个缩影。 1986年,唐一林在国外偶然接触到了铸造用呋喃树脂,它主要用于铸造生产中的造型中,相比于当时国内落后的水玻璃铸造和粘土砂等工艺,这种新工艺的好处很多,可改善一直以来铸件精确度不高等问题。唐一林一下子就看中了这项新工艺。“当时国内没人敢做这个,都觉得不赚钱,但我敢做。”唐一林随后就开始着手生产和推销。 呋喃树脂生产出来的第一年,全陪了。国内没人认可,这可急坏了唐一林。他用尽各种办法,终于让济南一机床同意使用,并浇筑成功。仅仅打开济南市场还不行,他又来到沈阳一机床上门推销。“大门都不让进,后来想办法进去了,在办公室等人家领导等了两小时,人家就是不见我。”唐一林一着急,直接跑到了对方车间找工程师,最后终于得到了工程师的认可。 就这样,呋喃树脂逐渐打开市场,济南、沈阳、上海等城市铸造行业开始陆续使用呋喃树脂。 正是因为很多的第一次,才有了唐一林现在的成功。在他眼里,未来很多行业都能赚大钱,他要一个一个拿下。 空气清新器、沥青乳化剂、癌症治疗药物研发等,都在他的未来发展版图中。 (记者 张娜 宋立鹏) 最新消息 圣泉集团登陆新三板 成盈利能力最强企业 大众网7月28日讯(记者 张娜 通讯员 厉晓伟 柏兴泽)“终于上市了!”在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登陆新三板那一刻,公司掌门人唐一林一脸平静。 作为济南历史上首批民营股份制公司,圣泉集团为上市已经努力20余年。此次登陆新三板引人注目。“它解决了圣泉集团的历史遗留问题,将为圣泉集团下一步登陆主板奠定基础。”锐财经首席分析师王政分析道。同时,圣泉集团的上市,也在全国资本市场引起反响。 在国内众多产权企业中,圣泉集团是全国首家登陆新三板的民营企业,这对于那些因历史遗留问题而不能上市的众多产权企业来说,颇具借鉴意义;另一方面,以2013年财报对比,圣泉集团将是新三板中营业收入最大、盈利能力最强的企业,其成功登陆对于改善新三板的流动性、提高新三板的募资能力将产生助推作用。
“终于上市了!”在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圣泉集团”)登陆新三板那一刻,公司掌门人唐一林平静地说道。
作为济南历史上首批民营股份制公司,圣泉集团为了上市已经努力20来年。因此,虽然新三板的上市门槛并不高,但圣泉集团的登陆依然引人注目。“它解决了圣泉集团的历史遗留问题,将为圣泉集团下一步登陆主板奠定基础。”锐财经首席分析师王政分析道。
同时,圣泉集团的上市,也在全国资本市场引起反响。
在国内众多产权企业中,圣泉集团是全国首家登陆新三板的民营企业,这对于那些因历史遗留问题而不能上市的众多产权企业来说,颇具借鉴意义;另一方面,以2013年财报对比,圣泉集团将是新三板中营业收入最大、盈利能力最强的企业,其成功登陆对于改善新三板的流动性、提高新三板的募资能力将产生助推作用。
新三板迎来大块头
7月28日,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简称“新三板”),唐一林敲响了圣泉集团的上市锣。这一刻,新三板迎来了一支业绩优良的大块头企业。
作为一家产权企业,圣泉集团近些年保持着优良的业绩。在2013年,圣泉集团实现营业35.96亿元,比前一年度增长11.05%;实现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2.62亿元,比前一年度增长33.61%。同时,至2013年末,公司总资产56.7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净资产)16.75亿元。
这样的财务状况在新三板意味着什么?
记者统计,截至7月23日,新三板共有867家企业挂牌(不包括退市企业及两网企业)。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这些企业在2013年共实现营业总收入895.85亿元,平均每家企业实现的营业总收入仅为1.04亿元;至2013年年底企业总资产1272.65亿元,平均每家企业总资产为1.48亿元。
以2013年财报数据对比,在新三板所有企业中,圣泉集团35.96亿元的营业总收入、2.62亿元的净利润都排在首位。若以总资产对比,圣泉集团也将位列第二,排在第一位的是今年年初登陆新三板的湘财证券。
正是因为其良好业绩,业内人士分析,圣泉集团登陆新三板不仅对于公司自身、对于新三板市场来说也是一件大事。“新三板市场目前仍存在流动性差、募资能力弱等问题,如圣泉集团这样的绩优公司登陆新三板,将极大提升新三板市场的吸引力。”王政说道。
产权企业上市标本
圣泉集团本次上市,对于众多产权企业来说也是一个福音。因为同为产权企业的圣泉集团,曾在上市的大门外苦苦求索,如今其成功上市可谓有标本意义。
“为了上市,我们已经努力20年了。”谈起历史,唐一林感慨万千。
很多人都不知道,圣泉集团是济南历史上首批民营股份制试点企业。“1993年,圣泉集团由原济南圣泉化工实业总公司整体改制而来,并同时发行内部职工股,募集了部分资金。”唐一林介绍。
在改制为股份企业之后,圣泉集团马上启动上市之路。当时,为圣泉集团做上市顾问的都是国内大名鼎鼎的专家,如厉以宁、吴敬琏等。为了上市,厉以宁、吴敬琏等曾经专门给唐一林讲课,而且一讲就是几个小时。“当时他们每人每年的顾问费才2000元”。
虽然有国内顶尖专家的支持,唐一林也有很大积极性,但问题出现在了政策上:公司注册资本不足3000万元,这不符合上市条件。为此,唐一林欲和其他企业合并上市,并主动提出有对方占控股地位,却仍被拒绝。圣泉集团冲击上市之路第一次失败。
1995年,圣泉集团山东企业产权交易所挂牌并交易。从此之后,“产权企业”成为圣泉集团的标签之一。1998年,国内产权交易市场被全部关闭,圣泉挂牌的产权挂牌终止,迈上了漫长的上市之路。
在产权市场关闭之后,圣泉集团马上开始第二次冲击上市。当时,济南市有两家上市名额,圣泉集团是济南市重点推荐的企业之一。但在圣泉集团上市的过程中,相关部门要求圣泉集团捆绑另外两家国有企业同时上市,这让唐一林犹豫了。“那两家企业什么都没有,负担太重。”上市的机会因此再次错过。
此后,圣泉集团继续在上市之路上追索,但每一次都因各种各样的政策原因未能实现。“最接近成功的一次是在2002年,史美伦担任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她专门召开会议讨论圣泉集团的上市方案,最终因为圣泉集团在产权市场挂牌增发优先股时因电脑系统出错导致的配股超配等原因而再次流产。”
2004年,圣泉集团筹划海外红筹上市,考察了新加坡资本市场,并签订了战略投资框架协议,后经综合考虑,因各种原因还是主动放弃了海外上市计划。
2006年颁布的新《公司法》,规定非上市公司股东不得超过200人,作为产权企业的圣泉集团股东超过3000人,上市之路愈加艰难。2007年,圣泉集团又启动了旗下子公司山东圣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市之旅,后接受中国证监会建议,撤回申报材料。后因股票市场的波动、IPO暂停等因素,圣泉集团最终将上市目标瞄向了新三板。
“无论在哪儿上市,20来年的愿望总算实现了。我们是国内第三家登陆登陆新三板的产权企业,之前的两家都是国有控股企业,我们是首家在原产权交易市场挂牌的民营企业。”唐一林如此说道。
未来募资可期
在登陆新三板之后,圣泉集团计划启动增发事宜,将增发15亿元。
15亿元的增发额度对于新三板来说,可谓是一个巨大的数字。来自万德数据显示,因为自新三板成立以来,其增发总额也就不过73.13亿元;2014年,新三板共有51家企业增发,募资资金总额46.02亿元,平均每家企业募集资金9023.5万元。
但圣泉集团仍然充满信心。“在不久前的股东大会上,很多老股东都要求配股,并一再要求,圣泉集团是绩优股,增发时千万不能卖便宜了。”唐一林说。
在产权企业的众多投资者中,圣泉集团有着良好的口碑。目前,国内很多产权企业已经垮掉,依然存在的某些企业也常年不开股东大会,更别提分红。但是,圣泉集团却不一样。记者统计,自1994年以来,圣泉集团通过多次送股使股东持有的股份增长了13.52倍,并且绝大多数年份都有分红送股,特别是2010年度每10股送红股30股并派送现金红利7.5元,其累计分红额度达到43531.23万元,对股东的慷慨超过很多沪深两市的企业。
正是由于圣泉集团对股东的态度,才使得股东对公司未来的增发充满热情。此外,圣泉集团也已与国内十多家机构接触,“他们对圣泉集团的增发都很感兴趣”。唐一林说道。
在与机构的接触中,圣泉集团的产业优势引人注目。
在圣泉集团的构架中,铸造材料和工业酚醛产业是两大传统产业。但对这些传统产业,圣泉集团却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目前,公司已经推出用于轨道交通的高性能复合材料“轻芯钢”、改性酚醛防火保温板等系列复合材料等。在这些创新驱动下,公司铸造材料和工业酚醛产业的生产规模已经分别位居世界第一和世界前三。
在深耕传统产业之际,新材料是公司发展的重中之重。比如,作为一家研发各类植物秸秆并将其转化为各种新能源、新材料的企业,圣泉集团已经从秸秆里面生产出了包括纤维素乙醇、纤维素、糠醛、木糖、高活性木质素、木质素染料分散剂、植物纤维、活性炭等在内的20余种新能源、新材料产品,申请专利100余项,部分产品全面替代进口,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公司又从植物秸秆里得到了一种生物基炭材料,公司将借此向新能源电池行业进军。
此外,圣泉集团还在开拓制药产业。经过三年的技术研发沉淀,圣泉集团在药用高级中间体的研发已经超过50种,这些中间体都是欧美国家大型医院临床二期、三期的高级中间体,另外公司已储备仿制药超过10种,未来市场前景可期。
另一个值得投资者的关注的是,目前新三板转主板的机制正在成熟。来自IFIND数据显示,目前已经有9家新三板企业成功转向主板,包括粤传媒、紫光华宇等绩优股。而圣泉集团同样业绩优良,公司未来转向主板的前景可期。 (责任编辑:泉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