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煮米饭,数千人闻香而来 高档常规优质稻品种受追捧
本报9月16日讯(记者 刘勇)“闻着这香味,我突然觉得肚子饿了。”今天的第十二届全国种子“双交会”现场,来自江西的水稻种子经销商范宏伟,在长沙红星国际会展中心一路小跑,追寻一股浓浓的米饭香来到湖南农丰种业的展台。
以常规优质稻品种研发为主业的湖南农丰种业公司,在这次展会上独具一格,现场煮了3锅高档优质稻米,以最直观的方式向客商推销“超泰米”玉针香、“湘晚籼17号”等高档常规优质稻品种。3锅米饭,香满万余平方米的展会大厅,一天吸引数千人闻香而来,家庭主妇不停询问“什么米煮饭出来这么香”,种植大户关心的多是优质稻种植技术和产量,种子经销商谈论的则主要是批发价格。
专家表示,高档常规优质稻品种受追捧,说明老百姓不但要“吃饱”,而且越来越重视“吃好”的问题。著名育种专家、湖南农丰种业负责人赵正洪现场介绍,农丰种业依托省水稻所,培育出了湖南第一个一等优质稻品种“湘晚籼17号”,推广面积超过100万亩,如今经过反复提纯、复壮,又实现了耐肥、抗倒伏,深受种粮农民欢迎;最新培育的“农香32号”,特别适合湘西地区等一季中稻种植区种植,填补了我省一季中稻没有高档优质稻品种的空白。
全国种子“双交会”在长沙开幕
湖南:杂交稻种产销第一省
每年外供杂交稻种过亿斤
本报9月16日讯(记者 张尚武)杂交水稻的发源地湖南,迎来了“种业盛会”——第十二届全国种子信息交流暨产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双交会”)。
记者从今天在长沙举行的开幕式上获悉,袁隆平院士研究出的杂交水稻,成就了我省“种业大省”的地位。湖南拥有9个国家级制种基地县(市),杂交水稻种子常年制种面积45万亩以上,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0%,全省年产杂交水稻种子1亿公斤,其中半数调出,每年向省外境外供应杂交稻种过亿斤,湖南是名副其实的杂交稻种产销第一省。
中国种业市场快速升值,去年总规模已达1121亿元,成为继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种子市场。我国种业前10强企业的经营额占主要农作物种子市场份额20%左右,其中杂交水稻、杂交玉米种子市场份额达40%。
由全国农技中心、中国种子协会和湖南省农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此次“双交会”,以“交流、合作、创新、发展”为主题,旨在为种子企业、经销商和科研育种单位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全国有200多家企业参展,湖南占34家,省内隆平高科、神农大丰等种业龙头悉数参展。除室内展区外,还在浏阳市淳口镇黄荆坪村开设了占地300亩的室外品种种植展区,集中展示了以杂交水稻、杂交玉米为主的审定、区试品种以及在研发中发现的苗头组合共715个。
据了解,目前我省有省级发证种子企业49家,其中注册资本3000万元以上企业38家,育繁推一体化企业6家;常年制种面积73万亩,年生产种子1.5亿公斤,销售收入33亿元。
种子安全就是粮食安全
第十一届国际种子科学大会在长召开
本报9月16日讯(记者 胡宇芬 左丹 通讯员 李承夏)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今天,围绕“种子科技、粮食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主题,第十一届国际种子科学大会在长沙召开。这是国际种子科学学会第一次在我国举办大型学术会议。
大会组委会主席袁隆平院士在致辞中说,“优良品种+优质种子”是确保农业增产增效的前提。目前,全球范围内正致力于解决饥饿问题,确保粮食安全是世界各国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种子安全就是粮食安全。种子科学与技术在保障世界粮食安全和促进可持续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的350余名专家、学者及企业界人士,从植物种子的发育与休眠、种子萌发与种子质量遗传改良、生物技术及杂交种子等方面的热点、难点和重大问题着手,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讨。
对全球种子科学作出突出贡献的12位知名专家学者,作了大会报告。袁隆平题为“发展杂交水稻,保障世界粮食安全”的报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著名油菜专家官春云院士作了题为“高低油酸含量甘蓝型油菜品系的差异基因表达微阵列分析技术”的报告,概述了现代生物技术在作物品质改良方面的应用前景。
据悉,国际种子科学学会是全球范围内从事种子科学与技术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成立的非盈利性、专业性大型学术团体,每3年召开一次综合性的学术会议。(刘勇 张尚武) (责任编辑:泉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