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经科学 > 研究进展

中国首个“非接触生物电场探测技术”通过鉴定

时间:2014-10-20 16:27来源:中新网   作者:未知

18日,“非接触生物电场探测技术”在四川绵阳通过了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主持召开的科技成果鉴定。

据了解,该项目以两根平行的感应介质为载体产生弱电场,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形成虚拟屏障,利用人体生物电场对该电场的相互作用,以非接触方式对人体生物电场信号进行探测并转换,当人体进入警戒范围时实现报警。

“采用智能识别技术,生物感应智能识别周围边界防区30米。”据“非接触生物电场探测技术”创始人孙建华介绍,该技术与现有红外、微波、震动光纤为代表的传统入侵报警技术的区别是,具有甄别生物与非生物的智能,能针对生物体、小动物和非生物体进行智能甄别,同时能隔离自然气候引起的干扰,“突破了传统安防技术存在的‘误报、漏报’的技术瓶颈。”

全国安防人体生物特征识别应用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候鸿川表示,该技术的“安全贴”、“智能窗台”、“智能门窗”等产品,其“生物感应介质”完全隐蔽在产品内部,“颠覆了传统安全防范产品的设计理念以及制造方式,可以进入百姓家庭、开发商。”

“整个系统简洁,使用方便。”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王生进说,特别是对电的耗损很低,尤其是现在提倡绿色能源,低能耗,低功耗的时代,经过实地测试,效果很好,“产品的多样性,使得隐蔽性很好。”

据悉,该技术广泛运用于国防、金融、监狱、航空、博物馆等领域,已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学城邮储银行、绵阳市看守所等10家单位实际应用。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