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经科学 > 研究进展

芬兰研究发现有两种基因与暴力犯罪密切相关

时间:2014-11-10 14:25来源:科技讯   作者:未知


据媒体报道,暴力犯罪和基因居然也有关系!芬兰科学家研究发现,5%到10%的严重暴力犯罪都归咎于两种基因,每一种基因都能够修改大脑活动。这些发现并非第一次将犯罪倾向与基因联系在一起,而且其它专家也就研究的局限性和人类行为的复杂性提出了批评意见。

但是这项研究的负责人,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学院的Jan Tiihonen教授提出,越来越多的证据都指向基因对于暴力犯罪行为的影响,如果这两种基因并不存在,芬兰的暴力犯罪行为或许将下降5%到10%。

Tiihonen教授称:“但是我们无法确定是什么机制导致这种状况。我们已经观察了对于暴力行为有着相对较大影响的两种基因,但是也可能存在数十或者数百种有着较小影响的其它基因存在。在这项研究中进行‘犯罪测试’是不可行的。”

此项研究分析了芬兰监狱中895位罪犯的基因,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单胺氧化酶A(MAOA)的变异基因类型在那些承认10次或以上严重暴力行为的犯人当中更普遍。Tiihonen教授称,这就表明这种基因在确定或者控制极端暴力行为中起着作用。

第二种基因名为钙粘蛋白13(CDH13),这种基因参与大脑与细胞间的交流,而且已经被确定与冲动行为的控制有联系,它也在这项研究中被发现与极端暴力犯罪有关。研究推断,保守估计在芬兰约有5%到10%的严重暴力犯罪可归咎于特殊的MAOA和CDH13基因。

不过Tiihonen教授称,尽管我们清楚40%拥有这种变异基因的人们不会成为暴力罪犯,但最终的研究无法确定是否在教养和基因遗传之间存在一种类似的交互作用。牛津大学神经科学教授Jan Schupp称:“把它们称为‘暴力基因’有点太夸张,这些基因与许多其它因素共同造成人们有点难以控制暴力冲动,但是它们并不会预先决定你的犯罪生涯。”这项研究还有待更多的验证。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