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经科学 > 研究进展

成都生物所发明一种卷枝毛霉、制备降粘酶的方法

时间:2016-01-26 17:29来源:中国科学院网   作者:未知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一种卷枝毛霉、制备降粘酶的方法及其应用”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专利号:zl*******.x)。

生物质燃料乙醇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因其能缓解能源危机、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就业机会和农民收入、减少环境污染而备受关注,并成为各国竞相研发的重要课题之一。2007年,我国正式宣布停止一切以粮食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项目,鼓励发展甘薯、甘蔗、甜高粱等非粮食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甘薯燃料乙醇发酵醪液是一种典型的非牛顿流体,具有粘度大的特点,对发酵过程中传质传热等产生影响,从而降低了发酵效率,延长发酵时间,减少最终乙醇浓度,并且容易堵塞管路、增加能耗。因而醪液粘度高是甘薯高浓度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的瓶颈之一。

现有技术中,降低甘薯发酵醪液基本有两种方法,一是添加发酵用水降低粘度,二是添加木聚糖酶、纤维素酶、果胶酶等商品酶或者其混合物,促进α-淀粉酶与淀粉颗粒接触,提高淀粉颗粒利用效率。这两种方法均存在各自的技术缺陷:前者不仅增加了发酵用水量,还降低了酒精成产产量,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后者使用商品酶作为一种快速预处理方法,增加了生产成本,不利于燃料乙醇规模化生产。

成都生物所研究人员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生产降粘酶的菌种。卷枝毛霉cbs131818已保藏于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学院荷兰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日期2012年1月27日。卷枝毛霉cbs131818采集自酸处理水稻秸秆处理液,可应用于制备降粘酶。所产降粘酶活性高,并可进一步应用于甘薯燃料乙醇发酵醪液降粘工艺,可有效降低甘薯块茎发酵醪液粘度,且用量少、作用时间短,能够简化甘薯燃料乙醇发酵工艺,降低生产成本。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