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经科学 > 研究进展

浸大納米膜奪日內瓦大獎

时间:2016-04-22 17:22来源:文匯網   作者:未知

浸大納米膜奪日內瓦大獎

香港科技發明大豐收。在本月13日至17日舉行的第四十四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上,首次參賽的浸會大學團隊,憑3項專利技術獲得全場最高榮譽大獎、3個界別的金獎和兩項特別獎。其中由物理系講座教授謝國偉發明、可鍍於包括手機及不同玻璃熒幕上的「超硬抗刮強韌薄膜」,力壓來自全球40個國家及地區共1,000個參展發明,取得今年展覽的最高榮譽。而是次獲獎的另兩項發明則涉及幹細胞療法及激光鑑定技術,浸大並成功推動技術轉移,三者已分別設立科技公司,將技術推出市場。 

浸大昨為3項獲獎發明舉行記者會,由負責學者分享感受和介紹獲獎項目的最新發展。其中謝國偉發明「超硬抗刮強韌薄膜」,除得到最高榮譽大獎外,也獲得工業製作組金獎和特別優異獎。 

藍寶石製成 研濾鏡應用 

該項目以堅硬的藍寶石製作成耐用、強韌度高的納米薄膜,可輕易使用標準的工業薄膜沉積技術鍍在電子產品顯示屏上,提供極佳的抗刮保護。 

目前,業界嘗試加入藍寶石製作玻璃熒幕,但有關做法成本高,加工亦較困難,而浸大超硬薄膜的生產成本,則較之低上一半,研究團隊並計劃投入相機濾鏡市場。 

浸大幹細胞療法奪兩獎 

浸大生物系教授翁建霖率領研發的創新「個人化幹細胞療法」,則於發明展獲頒醫學組金獎及高科學技術發明獎。該技術以帶抗體的磁性納米粒子提取動物神經幹細胞,經培養成所需的神經球細胞後,再注射入同一動物體內,度身訂造關於神經退化疾病如柏金遜症的合適治療方案。 

新方法比傳統胚胎幹細胞的方法較少道德爭議、維持基因穩定性,亦可降低患者免疫排斥反應的風險。用於神經退化疾病如柏金遜症。 

激光鑑定藝品強百千倍 

同時,物理系教授張迺豪與團隊研究的「創新激光技術鑑定藝術品及古董」亦獲得發明展的電腦科學組金獎。與傳統的激光顯微探針鑑定技術比較,採用該新技術作鑑定後,藝術品即使於高倍顯微鏡下亦見不到有明顯破損,且新技術更可實時量度藝術品的化學成分,比現時常用的方法靈敏度高100倍至1,000倍,可望應用到追溯該藝術品的來源及鑑證具爭議的文件。 

在浸大推動技術轉移下,上述3個項目早前均成功申請創新科技署「大學科技初創企業資助計劃」撥款,成立公司致力將科研成果商品化。 

浸大校長錢大康昨祝賀各得獎者,並讚揚有關項目具影響力,能貢獻社會,他又感謝大學知識轉移處、理學院和相關學系教職員對得獎項目的大力支持。3名得獎學者則指,希望能吸引更多年輕人投身科研發明業。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