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热点聚集 > 生物产业

产业技术情报发布:基因科学将如何改变未来

时间:2016-05-04 23:17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作者:未知 点击: 234次

随着基因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人类未来的生活很可能变成另一幅景观。从基因的角度重新认识疾病,运用基因技术预防和治疗疾病、鉴定身份,培育新的动植物品种……虽然目前这些技术大多数尚待完善,但其发展和应用的前景却未可限量,这也使人们看到了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人生、更加美好世界的可能性。

4月28日,在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产业情报研究中心主办的第18期《产业技术情报》发布会上,基因科学相关产业的诸多科研信息与商业情报,被一一揭晓。

本期发布的主题为“转基因中草药”与“干扰素产业”。研究人员分别从两个领域的技术特征、产业分布、专利申请、核心技术、重点机构等多个维度,对发布主题进行了细致阐述,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思路与借鉴。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卢善发、军事医学科学院教授毛建平,作为本次发布会的特邀嘉宾,就发布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点评。

转基因中草药:中国技术来源专利居全球第三 对于转基因食物,人们早已不再陌生。但你是否想过,转基因植物很可能在未来成为制造药物的植物工厂。利用植物生产医用口服疫苗、重组抗体、脂肪酸等研究,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这样的说法并非无稽之谈。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发展中国家超过80%的人口使用药用植物来维持基本的健康需要,同时,发达国家的使用量也在逐年上升。巨大的需求和消耗使得许多植物资源濒于枯竭,如何进行有效的品种改良,提高其有效成分的含量成为面临的重大问题。

尽管世界上关于转基因药用植物安全性问题争论仍然比较激烈,但许多国家都认为,发展转基因药用植物将是突破增产极限、生产生物工程药物的重要手段。一些发达国家甚至已经提早在该领域展开技术布局。

据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产业情报研究中心研究人员李东巧介绍,在转基因植物专利技术产出国家和地区中,研究技术来源最多的是美国,申请专利2476项,占比39%,居全球第一。紧随其后的是加拿大、中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韩国、德国、英国和法国。其中,中国申请专利660项,占比10%。

“中国与加拿大专利申请量较为接近。说明虽然中国申请时间较晚,但近年来中国在该领域的关注度是逐渐上升的。”李东巧指出,美国在该领域技术实力雄厚,既是主要的技术来源国,又是主要的技术市场国。相比之下,尽管中国在技术来源专利数量居全球第三,但国际专利市场布局却存在不足。

研究人员通过IPC分类号对主要专利权人技术领域进行分析后发现,在专利申请量居前20位的专利权人中,微生物或酶、新植物获得方法技术是专利权人的重点研发领域。比如,陶氏杜邦公司、巴斯夫集团和孟山都公司的专利技术多数集中在微生物或酶、新植物获得方法、核苷及核酸等方面。

值得关注的是,药物制剂等特定治疗活性技术领域主要技术来源国家是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虽然起始涉及年份最晚,但其近3年占总量的百分比最高,达到19.62%,这表明未来很有可能成为一个技术领域的热点。”李东巧说。

数据显示,该领域前十位高被引专利的技术来源国分别是美国、荷兰和澳大利亚,且美国占据80%的份额。“高被引专利中没有中国的专利,表明我国专利的国际影响力仍有待提高。”李东巧说。

此外,在全球该研究领域机构分布前20位中,美国有5家机构,包括排名第一的陶氏杜邦公司。中国有3家机构,其中有两家位居全球排名前五位。

“转基因中草药的确很有前景,但囿于目前转基因产品所处的舆论环境和接受程度,转基因中草药的发展可能会比较经历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卢善发表示。

干扰素产业:核心技术主要来自于美国 很长一段时间里,乙肝病毒都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劲敌。直到科学家发现了干扰素的存在。

干扰素是一组具有多种功能的活性蛋白质,是一种由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产 生的细胞因子。它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剂,它并不直接杀伤或抑制病毒,而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

“干扰素跟中医的扶正祛邪的观点是比较一致的。它并不是直接攻击那些致病原,而是通过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来打败致病原。”毛建平解释说。

国际上干扰素领域的技术研发,最早的专利申请可溯源到上世纪七十年代。2001年之后,随着基因工程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各种修饰技术的发展,干扰素进一步得到开发利用,长效干扰素开始成为主要的研发产品,并顺利经过FDA批准用于临床乙肝的治疗,这段时期相关专利开发也得到迅猛的发展。

“相比之下,中国明显落后于国际发展速度。”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产业情报研究中心研究人员陈芳指出,首先,中国在起始年代上远远落后于国际的专利技术的申请。1990年前后,中国才开始有相关干扰素的专利申请。其次,在2003年以后,虽然中国也有明显的增幅,但原创性干扰素产品依然比较少。

“因为干扰素是一种典型的活性蛋白质药物,相对而言,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目前全球干扰素市场基本被国外企业垄断。”陈芳说。

研究数据显示,美国是干扰素研究技术来源最多的国家,占比39%,远超过其他国家,是该领域强大的技术产出国。随后依次是中国、日本、加拿大、欧盟、韩国、俄罗斯、英国、澳大利亚和德国。陈芳指出,中国占有11%左右的比例,主要是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形成的。

从干扰素研究领域的机构分布来看,在前20位机构中,总部在美国的共有11家,日本有3家,瑞士有2家,德国、中国、以色列、法国分别为1家。其中有多家跨国公司,其专利不论优先权还是市场都是全球性分布的。尤其是默克公司,整体实力最强。

在国内的干扰素企业中,以北京三元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实力较强。其中,可查询得到其相关授权的专利32项,主要从事干扰素α及其乙二醇修饰或衍生物的相关研发。

值得注意的是,干扰素领域的核心技术,主要来自美国的相关企业和高校。比如,排名第一的是来自美国的斯坦福大学的关于干扰素抗病毒和抗肿瘤活性的专利,该专利优先权时间为1969年,至今被引用了366次。其次是GENE PHARMING EURO BV公司关于哺乳动物饮用奶中具有重组干扰素等物质的专利,开启了关于干扰素在饮用奶中应用中的研发,在美国的最早优先权是1987年,至今被引用了298次。

产业技术情报发布会是“科技创新与创业早期项目信息服务平台”系列活动之一,旨在发挥科技情报“跟踪前沿科技,支持决策参考”的重要作用,促进个人对科技信息的了解,提升团体或企业创新的能力。近三年来,平台共举办了产业技术情报发布会共17期,受到科研、创业、企业和媒体等各方人士的关注和好评。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