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热点聚集 > 农林牧渔

植物所等在玉米抗旱基因克隆和功能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时间:2016-08-24 10:00来源:植物研究所   作者:未知 点击: 153次

在全球范围内,干旱等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玉米生产,严重时会造成大幅减产甚至绝收。因此,克隆玉米抗旱基因、改良玉米抗旱性是农业生产的迫切需求。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秦峰研究组利用全球不同地区的玉米自交系组成的自然变异群体,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现,83个遗传变异位点(解析至42个候选基因)与玉米苗期抗旱性显著相关。其中,最显著的位点位于第9号染色体上的ZmVPP1基因中,该基因编码一个定位于液泡膜上的质子泵-焦磷酸水解酶。研究人员通过对大量玉米自交系ZmVPP1序列的精细分析发现,在抗旱性强的材料中,ZmVPP1的启动子中含有一个长度为366-bp的DNA片段插入(InDel-379),该片段中含有3个干旱应答的MYB顺式作用元件,因而提高了ZmVPP1在干旱胁迫下的表达量。通过杂交和连续回交的方法,研究人员将抗旱材料的ZmVPP1基因导入干旱敏感的材料中,有效提高了玉米苗期的抗旱性。研究还发现,提高ZmVPP1的表达量可以促进根系发育、增加侧根数目、提高叶片的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从而增强玉米的抗旱能力。在田间干旱缺水条件下,ZmVPP1过表达植株的产量显著高于对照植株,其产量受干旱影响较小。

该研究对玉米抗旱性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为玉米抗旱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了重要的基因资源和选择靶点。

该研究成果于8月15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期刊。秦峰研究组博士生王向兰和王宏伟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秦峰和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中心教授杨小红为共同通讯作者。研究得到了国家科技部、中科院A类战略先导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