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经科学 > 研究进展

《森林法》大修 学者称缺了“生物多样性”

时间:2016-10-17 15:05来源:一财网   作者:未知

国家林业局官网消息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16年修改征求意见稿)》正在征求有关单位和各界人士的意见,截至时间为10月25日。

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现行《森林法》是1984年制定的,1998年进行过一次修改。国家林业局表示,《森林法》对于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建立健全,现行《森林法》已不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要求。

有关专家对记者表示,林业的发展方式正在由传统的木材生产向生态保护转变,林业部门的重要职责就是保护好青山绿水。所以相关的制度就要做出调整,比如林地的保护制度、林木的采伐管理制度、生态保护制度、林业补贴制度等,都要向保护生态的方向做出调整。

8日,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执委解焱对本报记者表示,森林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载体,《森林法》作为国家新时期的一部重要法律,应该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体法之一,应当把森林的生物多样性生态服务功能作为第一重要的价值来定位。

“看到《森林法》正在进行修订的消息,非常高兴和兴奋,这是关乎到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极其重要的工作。”解焱说,但征求意见稿对于“生物多样性”的重视不够。

本报记者的查询结果,在征求意见稿中,只有一处提及“生物多样性”,在第三章“森林保护”第二十七条中,规定“国家实行基本林地保护制度。下列林地应当根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划入基本林地,严格保护,可持续经营。”其中包括“国家重要的天然林地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地”。

解焱说,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存和延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与意义,这在国际社会已经日益得到广泛的认同,但是全球生物多样性迅速下降的危机也日益严重。根据2015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全球陆生脊椎动物的种群在过去40年下降了约50%,淡水生态系统生命力指数下降了76%,这个危机的严重性和紧迫性仍然没有得到全球性的足够警醒。

她介绍,建国以来,我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开展了退耕还林、天保工程、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卓有成效的工作,使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从50年代初8.6%提升到2014年21.36%。但是因过去不同发展阶段的局限,“造林绿化”中一直把森林覆盖率作为最重要指标,无法兼顾生物多样性的指标和价值。因此在全国森林覆盖率大幅提升的同时,局部区域存在的森林单一化、外来林种等问题与未来的发展要求极不协调。

“森林作为生物多样性的载体和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服务功能和价值。”解焱说,在过去的理念中,森林的主要作用以木材、林下产品等价值存在和体现,但是随着整个地球生态系统功能价值日益被重视,森林的其他方面功能价值形式应得到全社会更充分认识和保护。《森林法》的有关条款,应当充分考虑这些价值的保护、改善和提高,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生活提供更加重要的服务功能。

《森林法》大修 学者称缺了“生物多样性”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