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经科学 > 研究进展

基因编辑欧洲专利战再添劲敌

时间:2017-08-08 11:02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未知

b8c6873e5f22efbf802f48e221529455_640_341.jpg

德国制药巨头默克集团的子公司密理博西格玛,日前成为基因编辑工具CRISPR欧洲专利战的最新参与者。据《科学》杂志6日报道,欧洲专利局表示,计划授予该公司专利,允许其在美国和加拿大使用这一“基因魔剪”技术将遗传信息编进真核细胞。

近几年,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炙手可热的基因编辑工具,这项技术的专利战日益激烈。最受关注的是美国加州大学领导的国际团队与哈佛—麻省理工大学博德研究所之间的争夺战。在提交给美国专利与商标局的专利争议中,加州大学声称,其专利涵盖了CRISPR在所有类型细胞中的应用;而博德研究所表示,CRISPR应用于真核生物的专利仅归自己所有,而这正是开发新型人类药物市场的关键技术。

201610170857061046.jpg

专利代理人凯瑟琳·库姆比斯曾处理过与CRISPR相关的诉讼。她表示:“很多人认为专利纠纷只存在于两个团队之间,但实际上,问题要复杂得多。”

636265543873029436985.jpg

业内人士指出,欧洲不可能存在“获胜者独占”的情况。密理博西格玛公司虽然是最早向欧洲专利局提交CRISPR专利申请的六方之一,但这六方“玩家”可能拥有大量重叠的专利权。对密理博西格玛公司有利的地方是,它可以获取很多基础的专利技术用于商业化,并创造可观的利益。除了加州大学、博德研究所和密理博西格玛,另外3家专利竞争者分别是韩国生物科技公司(ToolGen)、立陶宛的维尔纽斯大学以及哈佛大学。

纽约法学院专利专家雅各布·舍尔科一直密切跟踪CRISPR专利诉讼案,他对欧洲专利局的决定表示非常震惊。他指出,密理博西格玛提交的专利内容,与博德研究所在2013年1月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内容非常接近,且提交时间只比博德研究所早6天。他表示:“这很疯狂,我不知道结果如何,但欧洲专利战现在开始有热闹可看了。”

总编辑圈点

基因编辑的专利纷争,真是一出跌宕起伏亮点频现的国际大戏,而且请放心,它离大结局貌似还远着呢。最富盛名的专利争夺方是加州大学和哈佛—麻省理工大学博德研究所,他们在美国和欧洲两个战场暂时战成了平手。但显然,真实情况比人们惯常印象中的要复杂得多。研究团队、企业、投资者……面对CRISPR这把“基因魔剪”剪出的巨大市场,各方玩家都无法淡定。专利在手,钱景无忧。蛋糕是个好东西,但要姿态优雅地吃下去,可真不容易。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